今天是六都和縣市長的就職日,也是地方首長新任期起步第一天。各個地方首長,不論連任或新當選,都希望趁此機會一新耳目,除了之前的小內閣人事公布外,大概就是今天的就職典禮是另外一個焦點,向所屬的縣市人民展現亮眼之處。這其中,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就職典禮已經未演先轟動。
因為韓國瑜的就職典禮,是高雄市自治史上首次移到戶外愛河旁舉行,加上2000人的貴賓。場面盛大,所以需要從12/22封路到12/26,一共五天。直轄市長的就職典禮,需要封路五天,這在民主化之後的台灣,可是前所未聞。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whVtZtLWWI?unshow=false
韓國瑜果然厲害,上任前夕就搶佔媒體焦點,就職典禮這題也能搶下所有縣市長中「第一位為自己就職典禮封路五天的市長」。更別說,回頭看看歷史,蔡英文兩年半前,總統520就職典禮,交通管制也不過就是總計不到24小時,韓市長這個封路管制的措施,可謂是超越總統等級。
當然,超越總統級的五天封路公布之後,批評聲浪不斷。蔡英文今年十月,到高雄參加市政舉辦的活動,前後不過交管1.5小時。國民黨發言人公開大罵這是皇帝出巡,韓粉跟著網路大罵。但現在呢?看到韓國瑜的就職典禮封路五天,馬上變成行銷高雄,但還是擋不住社會輿論的負評聲浪。
倒是韓國瑜的準市府團隊,雖然還沒上任,但官僚氣學得很快,一看風向不對,馬上一推二五六「這項交管措施根據當初市府交接小組決議實施」暗示是還沒交接前的民進黨市府搞的鬼。接著,韓國瑜自己也出面打臉警察局長,說這樣的封路五天是陷他於不義,好像他大擺官威。事實是這樣嗎?用常識想就知道,交接小組裡面,除了韓國瑜指定的準市府團隊外,原市府各局處都是事務官加入,沒有任何民進黨市府的政務官。所以,這些封路五天,是根據韓國瑜跟他的準市府團隊指示的戶外就職典禮加上兩千人貴賓的規模所規劃,而且經過韓國瑜指定的準市府團隊成員同意的規劃。現在因為民怨反彈,又要切割,去責怪市府公務員。難道韓國瑜跟他的市府團隊,還沒上任,就開始卸責了嗎?
到了12/23下午,韓市長的準市府團隊出面宣布,市民的心聲他們聽到了。所以,交管縮短從12/24-12/26,只剩下三天。看起來好像是回應民怨,但其實是脫褲子放屁。原本交管五天,過了兩天後宣布,當然只剩下三天
韓國瑜老是把自己是賣菜郎掛在嘴上,形象塑造草根又接地氣,但大張旗鼓的就職典禮還沒登場就爭議不斷,華麗盛大又與民不便,韓市長揹負市民的高度期待,不要搞到自己嘴巴說的和身體做的南轅北徹,剛上任就原形畢露破了功,需謹慎而為呀!
●作者:王時齊/政治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瑜果然厲害,上任前夕就搶佔媒體焦點,就職典禮這題也能搶下所有縣市長中「第一位為自己就職典禮封路五天的市長」。更別說,回頭看看歷史,蔡英文兩年半前,總統520就職典禮,交通管制也不過就是總計不到24小時,韓市長這個封路管制的措施,可謂是超越總統等級。
當然,超越總統級的五天封路公布之後,批評聲浪不斷。蔡英文今年十月,到高雄參加市政舉辦的活動,前後不過交管1.5小時。國民黨發言人公開大罵這是皇帝出巡,韓粉跟著網路大罵。但現在呢?看到韓國瑜的就職典禮封路五天,馬上變成行銷高雄,但還是擋不住社會輿論的負評聲浪。
倒是韓國瑜的準市府團隊,雖然還沒上任,但官僚氣學得很快,一看風向不對,馬上一推二五六「這項交管措施根據當初市府交接小組決議實施」暗示是還沒交接前的民進黨市府搞的鬼。接著,韓國瑜自己也出面打臉警察局長,說這樣的封路五天是陷他於不義,好像他大擺官威。事實是這樣嗎?用常識想就知道,交接小組裡面,除了韓國瑜指定的準市府團隊外,原市府各局處都是事務官加入,沒有任何民進黨市府的政務官。所以,這些封路五天,是根據韓國瑜跟他的準市府團隊指示的戶外就職典禮加上兩千人貴賓的規模所規劃,而且經過韓國瑜指定的準市府團隊成員同意的規劃。現在因為民怨反彈,又要切割,去責怪市府公務員。難道韓國瑜跟他的市府團隊,還沒上任,就開始卸責了嗎?
到了12/23下午,韓市長的準市府團隊出面宣布,市民的心聲他們聽到了。所以,交管縮短從12/24-12/26,只剩下三天。看起來好像是回應民怨,但其實是脫褲子放屁。原本交管五天,過了兩天後宣布,當然只剩下三天
韓國瑜老是把自己是賣菜郎掛在嘴上,形象塑造草根又接地氣,但大張旗鼓的就職典禮還沒登場就爭議不斷,華麗盛大又與民不便,韓市長揹負市民的高度期待,不要搞到自己嘴巴說的和身體做的南轅北徹,剛上任就原形畢露破了功,需謹慎而為呀!
●作者:王時齊/政治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