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系所停招、學校停辦,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第一線的師生。教育部曾承諾,均會要求學校須將原有學生照顧至畢業,若學生有意轉學,學校也必須提供相關協助輔導轉學。教師安置、資遣也必須依循教師法第十五條。法規雖是白紙黑字,但實際情況糾紛與爭議時有所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年永達技術學院教師賴福林因學校退場「被退休」,談起往事,賴福林表示,說是輔導學生轉學,但轉學後有些學生就讀科系無法對應,譬如學生原先就讀建築系,但輔導轉學至他校後該校不一定有建築系可讀,故只能安排到課程內容相近的系所上課,課程、專業銜接上都產生很大問題。

「轉學後,後續學校認為我是在收留你耶,你怎麼這麼多廢話。」轉學糾紛時有所聞,轉至他校後甚至有學生因適應不良、科系差異大而輟學。賴福林表示,教育部一直不肯公布因大學退場造成的學生輟學數,只表明尊重大學自治,兩校銜接完全交由校方磋商,但發生問題學生投訴無門,受到欺壓也只能苦水往肚裡吞。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教師黃惠芝表示,亞太擁有台灣較為少見的茶藝系與寵物系,但學校為了逼退師生,學生只能選擇自己轉學或轉到僅剩的觀餐系,很多學生因為不滿意被迫轉到其他科系因此輟學,但學生先前已經申請了學貸,只好先去打工還貸款。

此外,今年九月亞太陶藝系則約有一百位學生被轉至育達科技大學,隨即也碰上育達科大沒有符合陶藝系設備的困境,「教育部說,就過去上學科週末在回亞太上術科。」代表學生要兩地奔波、花費更多車錢。

「技職院校學生的表達習慣,有時真的覺得我不如放棄吧。」想要在原校原系畢業難以企望,黃惠芝談到,技職院校的學生較不會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更多時候只能選擇逆來順受。

教育部先前曾多次表示,在校生若不願轉學,學校必須保障學生能正常畢業。但賴福林提到,有些學校的狀況是財務出現問題根本經營不下去,當師資逐漸離校,一個系通常要有六、七位專任教師,但專業老師走到剩下兩三位根本不堪負荷,空出的缺額只好找共同科老師進來遞補,師資結構畸型,即便讓學生在原校待到畢業處境也很艱難。

被迫退場的老師則可能遭遇中年失業等狀況,賴福林談到,學校聘請教師需要經過三審三聘,故教育部也不可能安插老師至他校任教。若私校教師因學校停辦、停招遭到資遣,有教師資格但已無教師身份,離開了學校教育部也是愛莫能助,屆時只有勞委會能幫忙做就業輔導。

賴福林表示,在減校的趨勢下談教師應該如何自保都是空談,既然學校不可能存在、不可能保住飯碗,就應該在現實狀況下真正落實順利退場,「學校付不出薪水,就給我一筆錢去找工作,就這麼簡單。」若學校招不到學生,應該將剩餘學生安置,安排到比較遠的學校、就讀相同科系,補助學雜費跟交通費,讓學生能在異地完成同科系的學業。

當年因永達技術學院退場提前「被退休」,失去正職工作後賴福林曾到處兼課、靠鐘點費過活,曾經月入只有八千元。但他笑說好在自己是工科畢業、餓不死,目前從事工作與文化資產有關,做專家學者審查工作和參與一些小的研究案,生活還算過得去。

他說,當年是提早退休,最後拿的就是自己存的公教人員退撫基金,並未從校方得到半毛錢,當年校方也沒錢再辦理教師優退方案。永達技術學院退場,造成教師與學生四處離散,賴福林表示,很多優退、輔導方案都是看得到吃不到或是只做半套,當局屢屢喊出協助承諾,卻於現實中無法落實,是大學退場後師生安置的首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