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日前預告明年度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幅高達 12.71%。對此,五大離岸風電開發外商今 (4) 日同聲疾呼政府審慎評估,沃旭直言,若今年無法簽訂購售電合約,明年恐難做出最終投資決定,與本地供應商的合約也會再被拿出來談判。CIP 也直言,先前與世紀鋼簽署的 165 億元本土合約,「希望不會成為我們在台第一張、卻也是最後一張大型本土採購合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所有取得風場開發資格的離岸風電開發外商,包括丹麥商沃旭能源與 CIP、德商達德能源、加拿大商北陸電力、新加坡玉山能源,在躉購費率公告草案出爐後,聯合聲明表示「無法接受」,將被迫重新評估產業在地化計畫及影響風場建造時程,且認為相關政策規定急轉彎,將嚴重影響台灣在國際市場的信譽,打擊外國及本土投資者的信心。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 (Matthias Bausenwein) 今日表示,當離岸風電達到一定經濟規模時,產業才能起飛,穩定的法令架構至關重要,投資環境的重大改變,除傷害投資環境外,也傷害彼此間的信任,且大型建設好比公共工程需要長期穩定性,若長期的投資發展無法獨立於政治議題之外,很難真正完成。

柏森文強調,躉購費率是台電的購電成本,與民眾支付的電價是兩回事,維持躉購費率是要支持產業發展,沃旭競標階段提供的 2025 年競標價格每度電 2.548 元是可行的,較今年的躉購費率 5.8498 元降幅達 6 成,此降幅是可預見的情形,不過若政府導引產業發展時,沒有前期費率讓產業落實,之後若要推動價格下降,恐會面臨很大的困難,且離岸風電在國內整體能源配置比例相當小,對民眾電費支付不會有太大影響。

柏森文也說,經濟部公布的費率計算公式中,並未加入風險承擔考量,廠商早期開發風場時,在財務與技術上均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扮演產業先驅者角色,應被視為實驗性風場。且若今年無法簽訂購售電合約,明年恐難做出最終投資決定,與本地供應商簽訂好的合約,也得再拿出來談判,造成後續許多困難。

CIP 台灣區計畫總監許乃文表示,此次離岸風電的前高後低費率已被取消,產生結構性改變,台灣過往沒有大型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經驗,產業引頸期盼,盼能從前面幾個優良開發商的案例中,學習專案融資經驗,以進一步跨入國際市場,費率大降,對綠色金融是很大的傷害。

許乃文強調,CIP 為肩負本土化責任最重的開發商,至今已簽署 60 張本土合約,合約總金額近新台幣 200 億元,躉購費率大降等同懲罰本土化最重的廠商,10 月時也與世紀鋼簽署台灣離岸風電史上金額最龐大的本土合約,總金額超過 165 億元,「希望不會成為我們在台灣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大型本土採購合約」是。

台灣北陸能源總經理馬聖安直言,此次躉購費率大降,讓業者對能否投資台灣產生質疑,如離岸風電產業已挹注大量資金與人力時,政策突然轉彎或改變,也帶來台灣投資環境穩定性是否足夠的疑慮,影響業者投資台灣的信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