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議員當選人羅智強30日以「認同中國」為訴求,提出參選總統三個誓言,「我當總統,必恢復中國人認同,必找回台灣人光榮,必捍衛中華民國!」若有質疑,歡迎辯論。
羅智強選擇在等公車、搭公車時發表他參選總統的第一個宣言,也是第一個政見,強調「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
羅智強說,台灣這二十年來,對中國的認同和對台灣的認同,漸漸被割裂,大家回想20年前,被問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時,人家會覺得你腦袋有問題,但現在愈來愈多的人,不敢講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這三個字被污名化,而民意上多數也這麼認為,政治人物因害怕丟掉選票,也不敢講。但問題來了,這樣的主張跟堅持,有什麼不對,為何不敢講呢,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歡迎公開辯論。
他表示,台灣的繁榮發展有三個基礎,開放的精神、豐富的人才、堅實中華文化的底蘊。但現在,一卡皮箱闖天下的精神退卻,不敢走出去;經濟動能的減弱,優秀人才找不到好的舞台;中華文化的基礎被淘空,問題就出在中國、台灣認同的對立。
羅智強說,除了原住民,多數人都是唐山過台灣,只有先來後到的問題,並沒有血緣民族問題。
羅智強進一步說,從中華文化的意義來看,台灣的優勢就是中華文化,美食、藝術、建築設計裡面都有中華文化,為何要淘空自己民族的靈魂、文化的精神,這就像失去根的浮萍,台灣也逐漸失去了方向。
羅智強提到,他曾聽過一個年輕人說,「很遺憾要用中國話發言,因為沒法用台語暢所欲言,只好被迫用中國話來講,這是教育帶來的遺憾。」他感慨這年輕人無法隨心所欲用自己想用的語言發表意見,「但這年輕人其實也搞錯了,其實閩南語也是中國話」。
最後,羅智強提到國人的「兩個擔心」,很多人擔心國際社會把中國混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他說,「如果別人不叫我羅智強,難道我就不是羅智強嗎?」大陸人民、台灣人民對於中國認知不同,一邊是中華民國,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不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至於國際場域上的紛爭,需要雙方的智慧,找到共處之道。
有些人則擔憂西方式民主政治被改變,但他認為,若能重新連結對台灣與對中國的認同,不要對立,兩岸手足之間的差異,就可以得到包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智強說,台灣這二十年來,對中國的認同和對台灣的認同,漸漸被割裂,大家回想20年前,被問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時,人家會覺得你腦袋有問題,但現在愈來愈多的人,不敢講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這三個字被污名化,而民意上多數也這麼認為,政治人物因害怕丟掉選票,也不敢講。但問題來了,這樣的主張跟堅持,有什麼不對,為何不敢講呢,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歡迎公開辯論。
他表示,台灣的繁榮發展有三個基礎,開放的精神、豐富的人才、堅實中華文化的底蘊。但現在,一卡皮箱闖天下的精神退卻,不敢走出去;經濟動能的減弱,優秀人才找不到好的舞台;中華文化的基礎被淘空,問題就出在中國、台灣認同的對立。
羅智強說,除了原住民,多數人都是唐山過台灣,只有先來後到的問題,並沒有血緣民族問題。
羅智強進一步說,從中華文化的意義來看,台灣的優勢就是中華文化,美食、藝術、建築設計裡面都有中華文化,為何要淘空自己民族的靈魂、文化的精神,這就像失去根的浮萍,台灣也逐漸失去了方向。
羅智強提到,他曾聽過一個年輕人說,「很遺憾要用中國話發言,因為沒法用台語暢所欲言,只好被迫用中國話來講,這是教育帶來的遺憾。」他感慨這年輕人無法隨心所欲用自己想用的語言發表意見,「但這年輕人其實也搞錯了,其實閩南語也是中國話」。
最後,羅智強提到國人的「兩個擔心」,很多人擔心國際社會把中國混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他說,「如果別人不叫我羅智強,難道我就不是羅智強嗎?」大陸人民、台灣人民對於中國認知不同,一邊是中華民國,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不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精神,至於國際場域上的紛爭,需要雙方的智慧,找到共處之道。
有些人則擔憂西方式民主政治被改變,但他認為,若能重新連結對台灣與對中國的認同,不要對立,兩岸手足之間的差異,就可以得到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