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李氏姊妹捐贈俄羅斯西伯利亞的2座極地科學研究站,今年5月趁大雪紛飛雪未融化之際,僱工運到定位,提供世界各地的研究學者專心研究,不必再露宿苔原及擔心熊的攻擊,也獲得國際鶴類基金會的肯定與感謝。
▲台灣李氏姊妹捐贈俄羅斯西伯利亞的2座極地科學研究站,今年5月趁大雪紛飛雪未融化之際,僱工運到定位。(圖/春雷環境學社提供)
春雷環境學社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長金仕謙率團前往泰國清邁參加鳥類的國際研討會,會中遇到國際鶴類基金會(ICF)創辦人之一的喬治阿契伯德(George Archibald)博士;阿契伯德聽聞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人員來自台灣,連忙詢問認不認識金山小白鶴的團隊,並請研究員人員轉達感謝之意。
研究員從清邁轉達阿契伯德的信息,今年國際鶴類基金會在極地的研究計畫,有2棟來自台灣捐贈的小木屋,讓ICF與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得以有個安全的棲身之所,無須再露宿苔原,擔心遭到熊的攻擊,不僅可以避險、不用擔心斷糧與補給外,亦能專心的研究。
國際鶴類基金會的主要工作領域,涉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復原與保護生態,及飼養繁殖鶴類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世界有22個的國家,直接參與40多個研究的項目,阿契伯德特別要感謝台灣支持基金會的西伯利亞研究計畫。
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指出,學社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合作的極地交流計劃,今年7月來自台灣的研究員尤仕承、傅詠豪,歷經惡劣的苔蘚地貌,在台灣捐贈的研究站駐點,觀察北極燕鷗、永凍湖,學習雅庫特人的極地生活。
全世界不到4000隻,聯合國華盛頓紅皮書列名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的白鶴亞成鳥,2016年遷徙過程與親鳥分散,意外來到新北市金山區農地待521天,被稱為「金山小白鶴」;除帶動翻轉農業與復興土地運動,也創下台灣研究團隊首度前進北極採集與調查生物,拍攝生態記錄片的歷史。
這2座避難的木屋研究站,是李氏姊妹節省父親的治喪費用所捐贈,位於遙遠北極的研究站大門還有台俄雙方國旗,與李氏三姊妹感念父親李毅的感言,說明紀念父親並盼修復遭破壞的環境。
廖仁慧認為,一件美事需靠很多人接力傳棒才有辦法實現,極地對台灣來說很遙遠,但研究站卻真實幫助到有需求者,比起從未使用過的捐款人更令人開心;感謝捐助者對環境學社的信任,及俄國的科學家對台灣極地研究之行的生命照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李氏姊妹捐贈俄羅斯西伯利亞的2座極地科學研究站,今年5月趁大雪紛飛雪未融化之際,僱工運到定位。(圖/春雷環境學社提供)
春雷環境學社表示,台北市立動物園長金仕謙率團前往泰國清邁參加鳥類的國際研討會,會中遇到國際鶴類基金會(ICF)創辦人之一的喬治阿契伯德(George Archibald)博士;阿契伯德聽聞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人員來自台灣,連忙詢問認不認識金山小白鶴的團隊,並請研究員人員轉達感謝之意。
研究員從清邁轉達阿契伯德的信息,今年國際鶴類基金會在極地的研究計畫,有2棟來自台灣捐贈的小木屋,讓ICF與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得以有個安全的棲身之所,無須再露宿苔原,擔心遭到熊的攻擊,不僅可以避險、不用擔心斷糧與補給外,亦能專心的研究。
國際鶴類基金會的主要工作領域,涉及環境教育、科學研究、復原與保護生態,及飼養繁殖鶴類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世界有22個的國家,直接參與40多個研究的項目,阿契伯德特別要感謝台灣支持基金會的西伯利亞研究計畫。
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指出,學社與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合作的極地交流計劃,今年7月來自台灣的研究員尤仕承、傅詠豪,歷經惡劣的苔蘚地貌,在台灣捐贈的研究站駐點,觀察北極燕鷗、永凍湖,學習雅庫特人的極地生活。
全世界不到4000隻,聯合國華盛頓紅皮書列名瀕臨絕種一級保育類的白鶴亞成鳥,2016年遷徙過程與親鳥分散,意外來到新北市金山區農地待521天,被稱為「金山小白鶴」;除帶動翻轉農業與復興土地運動,也創下台灣研究團隊首度前進北極採集與調查生物,拍攝生態記錄片的歷史。
這2座避難的木屋研究站,是李氏姊妹節省父親的治喪費用所捐贈,位於遙遠北極的研究站大門還有台俄雙方國旗,與李氏三姊妹感念父親李毅的感言,說明紀念父親並盼修復遭破壞的環境。
廖仁慧認為,一件美事需靠很多人接力傳棒才有辦法實現,極地對台灣來說很遙遠,但研究站卻真實幫助到有需求者,比起從未使用過的捐款人更令人開心;感謝捐助者對環境學社的信任,及俄國的科學家對台灣極地研究之行的生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