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如我是真的。
近來平面媒體與其電視台的一篇關於海軍小雪山雷達站的報導,在網路上又引發洩密之爭。
這又讓「洩密」這千古老話題重新燃燒起來
記得阿帕契貴婦團事件,讓事件越演越烈的導火線之一,不就是因為藝人李蒨蓉在座艙中的照片,洩露了軍方自己宣稱的「軍事機密」嗎?而軍方事後卻又引述美國軍方的對座艙儀表認定「非機密」?
那到底何者是「機密」?何者又是「非機密」?到底由誰來認定?
▲小雪山雷達站勞軍新聞登出,不少網友認為報導洩密,但在這樣機敏區域的參訪,軍方會有嚴格的保防作為。例如這張海軍司令部提供的照片,其實是經過勘景並消毒才拍攝的。 (圖/海軍司令部網頁)
就像這次小雪山海軍雷達站的報導,自然有網友說: 「為何要報導,這樣對岸不就知道了」?
這的確是讓報導者頗為頭痛的問題。
最近由於「潛艦國造」議題正夯,因此有資深同業報導了海軍潛艦國造顧問標由GL公司拿到技術顧問合約,也引起了國防部與海軍司令部,不約而同聲明:由於事涉機密,不便對外說明,但海軍絕對會審慎運用預算,決不會對不起國人云云.....
所以,到底何者是機密?何者該受監督?
過去台灣長期面對外來軍事威脅,因此自小我們就在政府的「保防教育」中長大,各種保密防諜宣導在我們的環境中可說是汗牛充棟。各種因不能保守政軍機密而導致國家覆亡的案例,自然深植在民眾的潛意識中。
但是到了21世紀,究竟什麼能算是真正的機密?是AH-64的儀表板?小雪山雷達站的報導?還是GL公司到底在顧問什麼?
AH-64儀表板事件可說是軍媒關係不佳的具體表現,過去曾經為文闡釋。簡而言之AH-64的儀表和座艙配置,的確沒有什麼軍事機密,但是軍事情報價值還是有的。
小雪山雷達站的報導,相對AH-64儀表板與座艙配置來說,的確更為敏感,真正洩密的機會也絕對比前者來高。
但是小雪山雷達站是媒體陪同軍人之友社前往勞軍的採訪,代表海軍對隨行人員中有媒體早已知悉。以軍方的作業方式,軍人之友社前往海軍小雪山雷達站勞軍,事前並須提出申請公文,並附上所有隨行人員名冊審核,審核雖然往往不會真的深入調查參加者的身家背景,但代表海軍事先已經到會有誰來。
勞軍團抵達小雪山雷達站前,海軍的接待人員與保防人員會規畫訪問動線、律定攝影點、計畫操演科目、甚至安排會餐事宜等。也就是說,對海軍而言,勞軍團和記者就是要接待和保防的對象。
對於受訪權責單位和受訪單位來說,訪客的確可能是洩密管道。因此在準備階段,就須對一切可洩密的部分進行「消毒」。例如安排受訪者就是一種方式,因為安排好的受訪者只會對授權的部分發言,另外在訪客到臨之前,進行單位的保防教育,讓單位全體人員知道有這個活動,並且對外「謹慎發言」。而攝影點的安排,自然而然不能洩露重要設施的狀況,這些都要由受訪權責單位和受訪單位,找出相對「乾淨」的場景,避免因受訪者而公開的新聞圖片,洩露了相關軍事機密。
▲軍事基地現在雖然已經可以輕易以衛星照片拍攝,但是衛星照片缺點為平面,有時這類開放參觀活動就讓情報部門可以針對在衛星照片中有好奇的建物進行「現地勘查」,防治之道就是把它遮起來。(圖/軍情與航空提供)
但是這些新聞照片有沒有可能「不經意洩密」?可能性還是有。
對於小雪山雷達站,相信我們假想敵早已掌握相關資訊,而大陸衛星影像科技也有一定水準,因此小雪山雷達站的高解析衛星照片,解放軍總參一定有,而且絕對比大家在Google Earth上看到的還要更細,但是衛星照片的缺點是「平面」,即便參考不同軌道傾斜的衛星照片,還是會有一些細節是看不出來的。
這時人因情報就非常重要。人因情報是指透過人所獲得的資訊,包含敘述和影像等。新聞圖片有時就可能透露了一些建築物細節,可以讓分析員看圖說故事,藉此分析建築物的屬性與相關效能,而反情報人員,就需要事先勘查,避免新聞圖片的取景,洩露軍事情報。
▲對於基地內出現的新建物,自然也是「人因情報」需要去補足「影像情報」不足之處。例如這幢清泉崗機場內的新建物,假想敵的情報部門就一定得設法弄清楚。(圖/軍情與航空提供)
充分準備和事前防範,小雪山雷達站新聞就不至於會洩密。
真正會洩密的,是GL顧問公司這樣的新聞,不只洩密,還可能引發政治風暴。
各位讀者還記得鐽震案嗎?牽涉到台灣國防系統購售的事情,都是極為低調與保密。一旦洩密,最後往往以政治風暴收場。也因為台灣極為特殊的國際環境,除了美國會直接售台武器裝備外,世界各國和台灣在進行武器交易時,往往附帶高昂的政治風險,所以所有的過程往往極度保密,也因此讓許多中間人有上下其手的機會。但應受的監督,卻不應以「機密」躲避。而記者在揭開這神秘盒子,往往真真假假,真的訊息還得夾雜些故意寫錯的東西。也就是因為這「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的特殊環境,造成這類機密曝光的原因,往往是「窩裡反」。窩裡反的原因通常很複雜,但最後往往是以「政治風暴」收場。
真正的機密,往往在這裡,一旦打開它,風雲必迭起。
●作者: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又讓「洩密」這千古老話題重新燃燒起來
記得阿帕契貴婦團事件,讓事件越演越烈的導火線之一,不就是因為藝人李蒨蓉在座艙中的照片,洩露了軍方自己宣稱的「軍事機密」嗎?而軍方事後卻又引述美國軍方的對座艙儀表認定「非機密」?
那到底何者是「機密」?何者又是「非機密」?到底由誰來認定?
就像這次小雪山海軍雷達站的報導,自然有網友說: 「為何要報導,這樣對岸不就知道了」?
這的確是讓報導者頗為頭痛的問題。
最近由於「潛艦國造」議題正夯,因此有資深同業報導了海軍潛艦國造顧問標由GL公司拿到技術顧問合約,也引起了國防部與海軍司令部,不約而同聲明:由於事涉機密,不便對外說明,但海軍絕對會審慎運用預算,決不會對不起國人云云.....
所以,到底何者是機密?何者該受監督?
過去台灣長期面對外來軍事威脅,因此自小我們就在政府的「保防教育」中長大,各種保密防諜宣導在我們的環境中可說是汗牛充棟。各種因不能保守政軍機密而導致國家覆亡的案例,自然深植在民眾的潛意識中。
但是到了21世紀,究竟什麼能算是真正的機密?是AH-64的儀表板?小雪山雷達站的報導?還是GL公司到底在顧問什麼?
AH-64儀表板事件可說是軍媒關係不佳的具體表現,過去曾經為文闡釋。簡而言之AH-64的儀表和座艙配置,的確沒有什麼軍事機密,但是軍事情報價值還是有的。
小雪山雷達站的報導,相對AH-64儀表板與座艙配置來說,的確更為敏感,真正洩密的機會也絕對比前者來高。
但是小雪山雷達站是媒體陪同軍人之友社前往勞軍的採訪,代表海軍對隨行人員中有媒體早已知悉。以軍方的作業方式,軍人之友社前往海軍小雪山雷達站勞軍,事前並須提出申請公文,並附上所有隨行人員名冊審核,審核雖然往往不會真的深入調查參加者的身家背景,但代表海軍事先已經到會有誰來。
勞軍團抵達小雪山雷達站前,海軍的接待人員與保防人員會規畫訪問動線、律定攝影點、計畫操演科目、甚至安排會餐事宜等。也就是說,對海軍而言,勞軍團和記者就是要接待和保防的對象。
對於受訪權責單位和受訪單位來說,訪客的確可能是洩密管道。因此在準備階段,就須對一切可洩密的部分進行「消毒」。例如安排受訪者就是一種方式,因為安排好的受訪者只會對授權的部分發言,另外在訪客到臨之前,進行單位的保防教育,讓單位全體人員知道有這個活動,並且對外「謹慎發言」。而攝影點的安排,自然而然不能洩露重要設施的狀況,這些都要由受訪權責單位和受訪單位,找出相對「乾淨」的場景,避免因受訪者而公開的新聞圖片,洩露了相關軍事機密。
但是這些新聞照片有沒有可能「不經意洩密」?可能性還是有。
對於小雪山雷達站,相信我們假想敵早已掌握相關資訊,而大陸衛星影像科技也有一定水準,因此小雪山雷達站的高解析衛星照片,解放軍總參一定有,而且絕對比大家在Google Earth上看到的還要更細,但是衛星照片的缺點是「平面」,即便參考不同軌道傾斜的衛星照片,還是會有一些細節是看不出來的。
這時人因情報就非常重要。人因情報是指透過人所獲得的資訊,包含敘述和影像等。新聞圖片有時就可能透露了一些建築物細節,可以讓分析員看圖說故事,藉此分析建築物的屬性與相關效能,而反情報人員,就需要事先勘查,避免新聞圖片的取景,洩露軍事情報。
充分準備和事前防範,小雪山雷達站新聞就不至於會洩密。
真正會洩密的,是GL顧問公司這樣的新聞,不只洩密,還可能引發政治風暴。
各位讀者還記得鐽震案嗎?牽涉到台灣國防系統購售的事情,都是極為低調與保密。一旦洩密,最後往往以政治風暴收場。也因為台灣極為特殊的國際環境,除了美國會直接售台武器裝備外,世界各國和台灣在進行武器交易時,往往附帶高昂的政治風險,所以所有的過程往往極度保密,也因此讓許多中間人有上下其手的機會。但應受的監督,卻不應以「機密」躲避。而記者在揭開這神秘盒子,往往真真假假,真的訊息還得夾雜些故意寫錯的東西。也就是因為這「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的特殊環境,造成這類機密曝光的原因,往往是「窩裡反」。窩裡反的原因通常很複雜,但最後往往是以「政治風暴」收場。
真正的機密,往往在這裡,一旦打開它,風雲必迭起。
●作者: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