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冬山河每年舉辦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宜蘭國際童玩節,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另外更有號稱最美車站的台鐵冬山站,讓人忍不住下車拍照。但大家知道,這裡有一間石聖爺,一直以來都維持著古老「掛貫」的儀式,希望在神明的庇佑下,孩子們都能順利長大成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是搭乘自強號、普悠瑪、太魯閣等列車是不會在冬山站停車的,想要一睹最美車站的美景,就要搭悠悠哉哉的區間車,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景色。距離車站不到10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位在八寶村的石聖爺公廟。

八寶村是由公埔、八寶、零工圍三個聚落組成,清朝時期就陸續有漢人到此開墾。公埔是居民與附近開墾的人們協定作為共同開墾地,而得名公埔。零工圍則是因為八寶村在清朝時期屬於漢番交界,原住民下山一定要經過,漢人擔心受到原住民攻擊,都會派男丁駐守,而稱為零工圍。

中國移民來台開墾,各方條件都不太好,更別說是衛教概念,加上地處偏遠,小孩有任何病痛想要看醫生,即便有錢都不一定請得到,小孩夭折並不少見。因此人們習慣替孩子認神明當契父母,期盼有神明的看顧,能讓孩子平安長大。

漢人的生命禮俗中有一項稱為「挽絭」、「掛絭」、「掛貫」。絭的意思是束腰繩、束臂繩,民間常見掛有八卦、鎖片樣式的金、銀、銅牌,或是以銅錢製作的絭牌,現在則有刻有神明聖像、聖諱等物也能做為「掛貫」的護身物。台南還保有做十六歲,其實與掛貫是一連串的儀式。註生娘娘與七娘媽都是守護兒童的神明,因此家長選在農曆七月帶著小孩到廟裡,認神明做契父母,替小孩掛上絭牌。不過台灣部分地區,例如澎湖則由家中女性長輩替晚輩掛絭。

既然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長大,那麼當孩子長大成人,自然得要將絭牌脫下,所以「做十六歲」才會有一個「脫絭」的儀式,表示已經長大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各種外界環境的狀況。同時也透過公開的儀式,向眾人告知我家小孩已成年,薪資不能再算半薪囉(台南當地禮俗)。

八寶石聖爺公廟,祭祀的是一顆大石頭,與保庇NOW過去介紹的石頭公信仰有些類似。雖然石聖爺公在當地的歷史相當悠久,但建廟卻是近代的事情。石聖爺公顯靈的事蹟屢屢發生,讓當地居民不得不信。相傳在百年前,公埔埤附近的水田中有一塊大石頭,因為這顆大石頭會妨礙農民栽種,於是大家就合力把大石頭搬開,但隔天大石頭又跑回原位,就這樣來來去去好幾回,居民便想這顆大石頭肯定有靈力,於是建廟祭祀。

為什麼會稱為石聖爺,據說每當村莊有敵人侵擾時,就會出現手持大刀、騎馬奔馳的武將,守護村落。還有一個傳說是漢人開墾時,原住民仍有出草的風俗,而且八寶村又位在漢番交界,更是日日提心吊膽。但不知為何原住民來犯次數一直減少。透過翻譯詢問才知道,原來只要原住民來到村子口,都會看到一名長者帶著一群士兵,讓他們根本就不敢接近。但村子裡根本沒有這麼多人,來到村子口也只看到地上有許多石頭。村民便認為是這些石頭顯靈守護他們,為了感謝這些石頭而稱他們為石聖爺公。

冬山八寶掛貫的儀式分為求貫、換貫、退貫。當孩子滿月後就能到石聖爺公廟求貫,直到16歲以前都可以。家長帶著供品、水果、麻油雞,農曆七月一日起至七月七日間,來到廟中向石聖爺祈求,只要獲得允杯,廟方工作人員就會將貫掛到小孩的脖子上。換貫,就是每年都要回來祭拜石聖爺,請求石聖爺的看顧,請廟方更換綁貫的紅線,再將換好線的貫繞香爐三圈,儀式便圓滿。脫貫,就是滿十六歲已經是大人了,帶著紅龜粿和米糕來答謝石聖爺這些年來的照顧,將綁著貫的紅線與金紙一起化掉,把貫還給廟方,再鑽過轎底就完成儀式了。

石聖爺公靈驗神蹟遠播,居民早就想替石聖爺公蓋廟,可是石聖爺公說什麼也不願意,脾氣硬得跟石頭一樣(咦)。祂認為自己不過是個小神,怎麼可以蓋大廟,目前的狀態就好了。直到彰化員林至賢宮奉祀的金母娘娘降令准許石聖爺公建廟,石聖爺公才願意接受信眾為自己蓋廟。

家中還有小朋友的家長們,若你家小孩夜啼不止、體弱多病,已經看醫生卻還是不見起色,有機會來到宜蘭冬山,別忘了來石聖爺公廟,請石聖爺幫你保佑小孩健康長大喔。

資料來源: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冬山八寶掛貫

臺灣民俗文物辭典-脫絭

全國宗教資訊網-掛絭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