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越來越多學生前往大陸念書,明星高中畢業生選擇赴陸就讀,棄台大赴大陸的個案層出不窮,有人說是台灣「高教崩壞」,似乎也突顯「人才外流」的隱憂,對於這些人才西進的現象,學者並不悲觀,尤其未來人才回流,這些經過國際化洗禮者更將如魚得水,創造另一種優勢。
過去到大陸念書的多為台商子女,隨著大陸產業升級,台商依親有減緩的現象,現今則是著眼未來,看重的是長期發展。有人說,教育部卡台大校長人事,台灣第一學府校長是誰都還不知道,全國人民更是看在眼裡。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登及就痛批,「若此事都無法處理好,怎麼說服家長和學生可以解決更多事情,制定向上的教育制度?」不只如此,大學錄取標準一改再改、教育經費縮減,都是促成學生不信任教育,紛紛出走的原因。
對台灣人來說,赴大陸念書主要重點是強化實力,為踏入大陸職場做準備,期待能坐擁高薪,然而西進淘金真的有如此容易?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范世平指出,大學「科系」是一大關鍵。
「如果你今天讀理工、研究AI,在台灣也很好找工作,相反地,如果你在大陸學中文、歷史、地理,在台灣沒有競爭力的科系,大陸當然也不需要。」范世平直言,因此,去的動機和規劃顯得更為重要。
范世平以中醫為例,許多人看好中醫學,特別到大陸取經搶攻市場,但是競爭力過大,拿到大醫院入場卷的人微乎其微,進不了大醫院,台灣又不承認大陸中醫學歷,最後只能轉入私人診所,薪水反而比台灣中醫師低,變成進退不得的窘狀。
范世平也提醒,文法商在大陸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大,對教師的監控越來越嚴,學術風氣較不自由,權益申訴也可能求助無門,加上必須得面臨中國大陸各地狀元,學習動力會深受影響,這些都是台灣學生要注意的情況。
赴陸就讀延伸出來的隱憂是人才外流,漸漸掏空國家年輕資本,降低社會和經濟發展。不過,張登及表示並不用過度恐慌。
他認為,不管是自行前往或是企業外派中國大陸的人,經過多年深耕,會比一般人更精通兩岸做事方法,未來若人才回流,在台灣的發展將更加如魚得水,反而創造另一種優勢和利潤,若只是固守台灣,沒有經過國際化的洗禮,發展仍會裹足不前。
曾赴北大就讀新聞研究所,目前擔任今日頭條項目經理的台灣人-周思妤透露,回台陪家人的念頭一直都有,但目前還年輕,想多留一點時間和空間在北京做嘗試和挑戰,雖然不能篤定百分百回國,不過等到磨練夠,恰好台灣也有機會,極有可能回台就業。
范世平指出,若是大陸政府能做到安排台灣人念書並保證就業的一條龍服務,此時才需要擔心人才流失問題,但可能性極低,因此還不需過度擔憂。
▲張登及認為人才未來會回流,帶回更多兩岸各行各業經驗,有助台灣經濟發展。(圖/擷取自pixabay)
由此來看,創造好的就業環境至關重要,是人才回流的主要關鍵。張登及說,要信任青年的能動性,不要擔心他們見異思遷忘記故鄉,而且人才流失追根溯源是經濟停滯不前,導致人民對國家發展抱持憂慮、喪失信心,若政府再不想辦法解決,提升台灣競爭力,不只分散在世界各國的頂尖菁英無法回台,台灣人才也將會再持續往對岸流動。
針對台灣人赴陸求學、求職,張登及建議「取其所長,棄其所短」,以最大程度冷靜觀察、積極學習、沈著應對,想辦法打進對方網絡,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回饋,千萬不能抱持進一步退兩步的心態,否則不僅挫折感會加劇、學習更是有限。
除此之外,張登及表示,大陸名牌大學申請歐美研究所比台大更具優勢,他建議學生可以把大陸作為前進歐美的跳板,分別了解東西方經濟體,深耕兩方人脈,對未來就職將更具優勢。
范世平則提醒,看中大陸加薪幅度大的同時,更要注意它的市場大,壓力也比台灣大許多,相對來說,折損率也高,因此要深思熟慮,以強大決心面臨挑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台灣人來說,赴大陸念書主要重點是強化實力,為踏入大陸職場做準備,期待能坐擁高薪,然而西進淘金真的有如此容易?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范世平指出,大學「科系」是一大關鍵。
「如果你今天讀理工、研究AI,在台灣也很好找工作,相反地,如果你在大陸學中文、歷史、地理,在台灣沒有競爭力的科系,大陸當然也不需要。」范世平直言,因此,去的動機和規劃顯得更為重要。
范世平以中醫為例,許多人看好中醫學,特別到大陸取經搶攻市場,但是競爭力過大,拿到大醫院入場卷的人微乎其微,進不了大醫院,台灣又不承認大陸中醫學歷,最後只能轉入私人診所,薪水反而比台灣中醫師低,變成進退不得的窘狀。
范世平也提醒,文法商在大陸受意識形態影響較大,對教師的監控越來越嚴,學術風氣較不自由,權益申訴也可能求助無門,加上必須得面臨中國大陸各地狀元,學習動力會深受影響,這些都是台灣學生要注意的情況。
赴陸就讀延伸出來的隱憂是人才外流,漸漸掏空國家年輕資本,降低社會和經濟發展。不過,張登及表示並不用過度恐慌。
他認為,不管是自行前往或是企業外派中國大陸的人,經過多年深耕,會比一般人更精通兩岸做事方法,未來若人才回流,在台灣的發展將更加如魚得水,反而創造另一種優勢和利潤,若只是固守台灣,沒有經過國際化的洗禮,發展仍會裹足不前。
曾赴北大就讀新聞研究所,目前擔任今日頭條項目經理的台灣人-周思妤透露,回台陪家人的念頭一直都有,但目前還年輕,想多留一點時間和空間在北京做嘗試和挑戰,雖然不能篤定百分百回國,不過等到磨練夠,恰好台灣也有機會,極有可能回台就業。
范世平指出,若是大陸政府能做到安排台灣人念書並保證就業的一條龍服務,此時才需要擔心人才流失問題,但可能性極低,因此還不需過度擔憂。
▲張登及認為人才未來會回流,帶回更多兩岸各行各業經驗,有助台灣經濟發展。(圖/擷取自pixabay)
由此來看,創造好的就業環境至關重要,是人才回流的主要關鍵。張登及說,要信任青年的能動性,不要擔心他們見異思遷忘記故鄉,而且人才流失追根溯源是經濟停滯不前,導致人民對國家發展抱持憂慮、喪失信心,若政府再不想辦法解決,提升台灣競爭力,不只分散在世界各國的頂尖菁英無法回台,台灣人才也將會再持續往對岸流動。
針對台灣人赴陸求學、求職,張登及建議「取其所長,棄其所短」,以最大程度冷靜觀察、積極學習、沈著應對,想辦法打進對方網絡,才有可能得到更多回饋,千萬不能抱持進一步退兩步的心態,否則不僅挫折感會加劇、學習更是有限。
除此之外,張登及表示,大陸名牌大學申請歐美研究所比台大更具優勢,他建議學生可以把大陸作為前進歐美的跳板,分別了解東西方經濟體,深耕兩方人脈,對未來就職將更具優勢。
范世平則提醒,看中大陸加薪幅度大的同時,更要注意它的市場大,壓力也比台灣大許多,相對來說,折損率也高,因此要深思熟慮,以強大決心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