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聖帝君聖誕千秋,各地的關帝信徒別忘了向祂老人家祝壽。這位業務範圍極其廣泛的國民男神為何有如此龐大的信仰基礎,至今仍是各家學者研究的主題。雖然保庇NOW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但也盡力為各位解釋關二哥步上神壇的過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南關廟山西宮,鎮殿關聖帝君


首先要知道的是,關羽一開始在歷史上的形象是以「勇猛」聞名,而非現在的「忠義」,記載北魏王朝歷史的《魏書‧楊大眼傳》:「(楊大眼)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北魏一代名將楊大眼因勇猛而被時人以關羽、張飛作比擬。

歷史上最早祭祀關羽的廟究竟建於何地何時,目前學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因為不斷有史料出土,但關羽第一次被朝廷納入祭祀名單內,是在唐朝。唐玄宗開元年間,孔子被加封為「文宣王」,建立「文宣王廟」,以孔子為主祀,十哲與七十二賢人配享。

依照「文宣王廟」的規制,唐肅宗也封了一位「武成王」,然而這位「武成王」並非關羽,而是姜子牙,同時仿效孔門十哲在歷代名將中選出十人配享「武成王廟」,到了唐德宗年間,再選出古今名將六十四人進入「武成王廟」,關羽就是在唐德宗建中三年這一次增額錄取中開始受到官方祭祀。

到了宋太祖年間,「武成王廟」中的歷代名將有過大規模的調動,趙匡胤指示「武成王廟」內的歷代名將必須「取功業始終無瑕者」,關羽在這一波的變動中被移出「武成王廟」。

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間,「武成王廟」的配享名單再度更動,關羽又被請回「武成王廟」之中。而網路上流傳在關羽之前的武聖是岳飛其實是不正確的,在宋徽宗這次更動「武成王廟」配享名將的名單時,岳飛大約二十歲,時任宋朝小兵一名。

到了明朝時,關羽的神格地位就真的是一路高升了,堪比坐直升機,但在明太祖朱元璋年間,發生了一件大事,不是關羽又被請出「武成王廟」,而是朱元璋直接罷祀武廟。朱元璋在洪武六年建了一座「帝王廟」,選出歷代開朝創業的十七位開國君主為主祀;洪武二十一年直接罷祀原本的「武成王廟」,選出歷代名臣三十七位,從祀於「帝王廟」,但關羽不在名單內,配享於漢昭烈帝左右的是諸葛亮與趙雲。

但是朱元璋替關羽另外建了一座官廟(官方廟宇),在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也替關羽建了另一座官廟,也就是說,關羽從明朝初期一直都是明朝官方的主祀神明之一。但由於朱元璋本人不喜歡「僭越名號」這件事,所以將歷代受官方與民間崇拜的「後天神」被加封的聖號全部革去,改以在世時的官位或爵位作為稱呼,所以明朝初期官方的關帝廟都稱為「漢前將軍壽亭侯廟」,當然這稱呼不太對,因為關羽的爵位是「漢壽亭侯」,少掉的「漢」字被認為是朝代名,但後來有更正回來。

由於關羽在明朝就是被官方認可的神明,再加上小說、戲曲的推波助瀾,明朝民間的關羽信仰開始蓬勃發展。前面提到,朱元璋雖然不喜歡濫封封號,但他的子孫可不這麼想,在明神宗年間關羽就被加封兩次,一次是「協天護國忠義大帝」,另一次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第二次的封號也最有趣,其實一次包含了三個封號在裡面,分別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到了清朝,關帝信仰再度攀上一個高峰,除了戲曲、小說賦予關羽的「忠義」形象,清初的幾個皇帝也都對關羽極其崇拜,有一種說法,認為清朝尚未建國時在東北領兵作戰開拓疆土,最廣泛使用的兵法書其實是《三國演義》。而滿清入關之後,雖然沒有重建「武成王廟」,但卻下令全國各地建立「武廟」,主祀神是關羽,而非之前的姜子牙,姜子牙在朱元璋罷祀「武成王廟」時就退場了。

岳飛。(圖/WIKI圖庫,Peter Potrowl攝)


而坊間流傳清朝建立龐大的關帝信仰是為了壓抑岳飛信仰,因為岳飛領兵打的是滿清人自己的祖先,所以不能拜,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其實清朝皇族認為岳飛也是忠君愛國的代表,康熙帝賜給岳飛23世裔孫岳鎮九伴朝鑾駕和蟒服,乾隆帝還多次造訪杭州岳飛墓,並留下了「經岳武穆祠」一首七言詩。

所以說,關帝信仰始於唐代,在明清兩代達到高峰,不論在官方與民間都有著強大的信仰群眾,這並非偶然。若非關羽在正史中的勇猛形象先打好基礎,之後的小說、戲曲寫的再好也沒有用,直至今日,關聖帝君的信眾遍及海內外,萬事全包的業務也代表了信眾對關老爺的崇敬之心,至今香火不斷。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