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商務發展快速,市場越來越來競爭之餘,也衝擊實體零售業者。近年來,餐飲在百貨商場的占比提高,逐漸成為主力業種,許多商家因為不堪租金壓力收攤,其中,又以台北市東區最為明顯,不是鐵門深鎖、品牌限期拍賣,就是夾娃娃機店攻城掠地,這些種種現象都反映出消費型態的轉變,未來台灣電商市場需要重新定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全零售角度看待台灣電商的發展,台灣整體零售市場總值從2000年的2.5兆元,至2018年成長到4.1兆,成長率高達65%;其中,無店面零售業連續11年正成長,2016年台灣電商總值約占零售總體的27.6%,2017年電商年成長率達7.4%,遠優於整體零售業。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指出,不管是B2B、B2C,還是B2B2C,在電商市場大餅不斷往上走的情況之下,差異化已經越來越小。

近兩年來台灣默默發動了一場電商大戰,其中,競爭最激烈的就是蝦皮與PChome的廝殺。

郭書齊說:「2年多前我們在觀察市場時發現,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Apple Store、Google Play的排行榜上,10個裡面大概會有3個是C2C購物平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C2C模式復活,因為拍個照就可以賣東西、手機滑一滑就可以買東西,是很簡單的事情,使得新的許多平台大量崛起,蝦皮一開始進來台灣時,就是以C2C進入市場,他們用社群、行動顛覆C2C市場。

隨著電子商務在台灣的蓬勃發展,媒體紛紛報導有餐飲、商家倒店,許多商圈更是大舉被夾娃娃機、扭蛋機店給占據,就連不少小型電商平台也傳出停止營運的消息,近3個月內就有閃電購物、新蛋全球生活網因為不敵競爭宣告收場。

郭書齊認為,在電商產業成長的過程當中,很明顯會有2種受害者出現,第一個受害者就是「中小型電商」,他說:「過去傳統的模式是只要有網路、有一兩個工程師,就可以網路創業,但是你不可否認的是,電商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開始走向高度資本化。」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本,就會受傷非常嚴重。

在電商這塊大餅不斷往上走的世代,不只是自己同行之間的「適者生存、弱肉強食」,也衝擊到了傳統零售業。

郭書齊提到,另一個無聲的受害者就是「實體零售業」,因為在競爭的過程當中,除了店租的因素之外,更現實的問題在於「當網路公司把毛利率抓到15%以下的時候,對實體零售來說,就開始沒有存活的空間,因為他拿到的錢連付房租都不夠!」另一個影響很大的地方在於,台灣近幾年來經濟景氣不佳,但是蝦皮銷售額連年成長,momo、PChome也都維持兩位數成長,「這些銷售額哪裡來的?就是我多1塊錢,就是實體通路少2塊錢。」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現象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