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學生考慮在碩博班進修時,改喝「洋墨水」,但如今,越來越多高中生提早渡海求學,而且是轉向中國大陸。根據陸委會統計,從2011年起,台生赴陸就讀人數逐年攀升。今年更因為大陸祭出惠台31條政策,只要學測成績達均標就可申請對岸大學,不少學子躍躍欲試,卻也為台灣高等教育再度敲響警鐘。
對於這個現象,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張金淑受訪時表示,在全球化時代,出國讀書是國際趨勢,近年來海外留學學生數有逐步增長趨勢,台生赴陸,其實也是順應著這波國際浪潮。但她強調,我方政策上並沒有鼓勵台生赴陸就讀,教育部會善盡提醒學生的職責,畢竟中國在政治環境、學術氛圍上和台灣仍有差異。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也說,台灣不可能限制學生出國留學,唯一能做的便是提升國內高教環境。教育部今(2018)年開啟高教深耕計畫,將一半以上的經費用於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未來職場需要跨領域能力而非單純的專業知識,代表大學不能安於以往的僵化系統,「未來需要兩方面結合的人才,這需要從教學、學生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做跨領域學習的動機,都需要大學做整體調整。」
除了協助儲備競爭力,朱俊彰表示,教育部也協助同學在大學階段培養足夠的國際視野,讓學生不再停留於羨慕他國擁有較多機會。目前教育部已提供公費留考、學術菁英等計畫,除了讓學生能出國進修外,各大學也有簽訂海外姐妹校,提供雙年學制、雙語課程。
朱俊彰表示,台灣高境環境近年正努力調整、跟國際接軌,國際交流機會其實不若外界想像這般貧乏。
▲台灣勞動環境不佳,人才出走。(圖/擷取自pixabay)
「在高中進入大學就要出國創造國際觀,其實可以再想想。」朱俊彰說,海外留學對拓展視野固然有正面意義,但要提醒台生三點。首先是大陸大學發展狀況相較於台灣學術表現逐年提升,但整體素質仍有差異,學生需留意辦學品質,畢竟大陸幅員廣大,院校高達兩千多所,並非所有學校都像北大、清華能得到政府的傾力相助。
其次,大陸社會與政治發展會成為某些科系的先天限制,「若讀傳播、社會科學,選擇台灣會是更好的選擇,畢竟我們還是自由開放的社會。」;而台灣因為產業結構因素,在資通訊方面一直占有優勢;人文藝術則得力於社會氛圍,創作、表述能更為自由,朱俊彰喊話「台灣的學科表現不會比大陸來得差。」
最後,若學生赴陸留學是看中未來就業市場,政策上看似大陸對台讓利,但民間企業對台灣學生是否能跟本地學生一樣享有相同待遇都有待考量,畢竟對境外學生多少都會有限制。
「從頂標放寬到均標都可以來讀書,真有這樣的優勢嗎?」朱俊彰認為,並非發展快就是硬道理,還是要請赴陸學生多加留意,畢竟大陸並非有這麼多學術自由與討論空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也說,台灣不可能限制學生出國留學,唯一能做的便是提升國內高教環境。教育部今(2018)年開啟高教深耕計畫,將一半以上的經費用於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未來職場需要跨領域能力而非單純的專業知識,代表大學不能安於以往的僵化系統,「未來需要兩方面結合的人才,這需要從教學、學生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做跨領域學習的動機,都需要大學做整體調整。」
除了協助儲備競爭力,朱俊彰表示,教育部也協助同學在大學階段培養足夠的國際視野,讓學生不再停留於羨慕他國擁有較多機會。目前教育部已提供公費留考、學術菁英等計畫,除了讓學生能出國進修外,各大學也有簽訂海外姐妹校,提供雙年學制、雙語課程。
朱俊彰表示,台灣高境環境近年正努力調整、跟國際接軌,國際交流機會其實不若外界想像這般貧乏。
▲台灣勞動環境不佳,人才出走。(圖/擷取自pixabay)
「在高中進入大學就要出國創造國際觀,其實可以再想想。」朱俊彰說,海外留學對拓展視野固然有正面意義,但要提醒台生三點。首先是大陸大學發展狀況相較於台灣學術表現逐年提升,但整體素質仍有差異,學生需留意辦學品質,畢竟大陸幅員廣大,院校高達兩千多所,並非所有學校都像北大、清華能得到政府的傾力相助。
其次,大陸社會與政治發展會成為某些科系的先天限制,「若讀傳播、社會科學,選擇台灣會是更好的選擇,畢竟我們還是自由開放的社會。」;而台灣因為產業結構因素,在資通訊方面一直占有優勢;人文藝術則得力於社會氛圍,創作、表述能更為自由,朱俊彰喊話「台灣的學科表現不會比大陸來得差。」
最後,若學生赴陸留學是看中未來就業市場,政策上看似大陸對台讓利,但民間企業對台灣學生是否能跟本地學生一樣享有相同待遇都有待考量,畢竟對境外學生多少都會有限制。
「從頂標放寬到均標都可以來讀書,真有這樣的優勢嗎?」朱俊彰認為,並非發展快就是硬道理,還是要請赴陸學生多加留意,畢竟大陸並非有這麼多學術自由與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