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對岸找尋出路,其實不只是青年學子,甚至連教授老師,都得思考這個選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台灣因技職學校升格為普通大學,高等教育擴張,教授、博士缺額變多,學生紛紛攻讀博士文憑。年產約3500名博士生,但近年碰上少子化與經費問題,大學為了找尋生存對策,多將正式教師缺額轉為專任,博士要找尋大學教職,已經不如早年容易。

相對地,對岸屢屢祭出優惠政策,招攬台灣博士赴陸就職,早在惠台31條之前,去年福建省教育廳便公布欲在2020年以前招募到一千名台灣優秀師資。

一位不具名的受訪者,目前正在華北名校攻讀博士,他表示,年輕博士西進找正職是一回事,若想在大陸頂尖大學落腳,並非易事,「以人文學科而言,大概只有龔鵬程這種重量級學者才能於頂尖學校獲聘。」作為世界級學術機構,大陸頂尖大學競爭激烈,台灣博士想擠進窄門比想像中來得更困難。而目前頂尖大學下仍設有眾多學院,創辦年資尚淺易有職缺,這些學院往往成為台灣博士最容易的落腳處。

面對流浪博士現象日趨嚴重,曾有學者將大陸市場作為台灣流浪博士的解套方案,談到台灣博士該何去何從?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表示,高階人才沒有適當的環境教書,進而讓社會認為博士出路不好,但大眾必須了解,博士的出路不只教書一條,「我們希望他們不是去大學,也可以去產業界或出來創業。」

為了打造人才出海口,教育部與行政院目前正在推動「RSC研發服務公司」,由教授帶領碩博士班學生,針對業界發展方向做主題式研究,並將研究成果與產業結合,提高產業競爭力以此化解學用落差,進而期望學生在習得技術後也能自行創業,「希望學生能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找到好的工作,而非找不到工作而紛紛出國。」

朱俊彰指出,台灣正面臨國外極力挖角我國優秀師資,海外優秀教授卻不願來台執教的困境。若連人才都留不住,該如何發展高等教育?教育部近期對海內外優秀學者祭出「玉山計畫」,最高可補助五百萬年薪,本土年輕優秀教師則採取「彈薪」方案,教育部也提高10%學術研究金費,希望能延攬海外學者的同時穩固國內人才。

▲台灣流浪博士西進大陸,放手一搏只為了終結流浪的命運。圖為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圖/pixabay)

如何在留才攬才上取得平衡?朱俊彰表示,高教深耕計畫中有編列增聘經費,未來也可透過調控師生比,延攬新進教師,但台灣碰上少子化問題,大學不可能全盤吸納畢業博士生,因此才希望將部分碩博士導入業界,不能為了開缺給年輕人,讓資深師資被挖角,必須多管齊下。

「我們很難把資源都放在同一處,若只用於開缺給年輕老師,老師被挖角又說教育部不管。」面對人才被挖角,教育部坦言不可能視而不見,至於如何在留才與攬才間取得平衡點,仍是待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