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近9年的台中文創園區,因應社會的轉型期待,今天正名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由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自揭牌,並送上明年度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預算成長3倍「大禮」,服務更加值,讓文資界大為振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文創園區位於台中酒廠遷移後的歷史建築空間,於民國98年11創立開園,近9年來已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推展基地。文化部文資局長施國隆指出,由文創園區年入園參觀人次,從最初的不到10萬人次,成長到百萬人次,足見在發展文化與創意融合工程,卓然有成。

只是,受限於「台中」文創園區名稱,容易造成民眾對所屬權的誤會。施局長表示,不少對園區有意見民眾,第一反應總是行文台中市政府,再由台中市府轉文給文資局,公文往返費時,也讓市府無妄遭過多年,這促使轉型正名的必要性。正名後,將以「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擴大服務,目標仍是「文資為體、文創為用」,致力讓文創與文資相輔相成。

鄭麗君親自為「文資園區」揭牌後表示,為致力台灣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再生,文創園區轉型為「文資園區」,未來服務將更加值,包括有形文化資產展覽、無形文資的傳習與展演,更會納入文資科技展示應用,或再現國寶、水下考古館等,豐富園區內涵。

▲文化部長鄭麗君頒發結業證書給修習傳統技藝的七位傳習藝生(圖/金武鳳攝 , 2018.7.30)

歡慶文資園區順利轉型正名,鄭麗君當場宣布,明年度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預算成長3倍,也就是由1億餘元,大幅增加至3億元,以利文資保存與傳承工作推動。鄭部長送「大紅包」,讓在場文資界人士振奮不已。

▲ 口笛與鼻笛傳習計畫藝生伊誕巴瓦瓦隆(左)、撤古流瑪拿妮凱(右)展演薪傳成果(圖/金武鳳攝 , 2018.7.30)

鄭麗君也親自頒發結業證書給7位藝生,他們是分別完成4至6年研修傳統表演藝術的傳習藝生。這是文資局委託國寶大師以「師徒制」方式,推動重要傳統技藝傳習教學,以培育傳統藝術人才。2013年以來,文化部已培育約50位傳統表演藝術及工藝技藝專業人才。

本次獲頒結業證書的7位藝生,分別完成「排灣族口笛與鼻笛」、「歌仔戲」及「布袋戲」傳習計畫。鄭麗君除感謝國寶藝師辛勤、無私的教導,同時肯定藝生們對傳統表演藝術的投入,也期許結業藝生運用所學技能,持續演繹、開創傳統藝術生命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