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軍事網站日前掀起官方即將推出核子動力轟炸機的傳聞,這款名為「五星之光」的核子動力轟炸機可連續飛行3個月不需降落,遭到許多台灣網友嘲笑「飛行員難道不用吃飯嗎?」事實上,核動力轟炸機不是中國大陸首創,早在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都發展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50年代初期,美國空軍以B-36轟炸機為機體,搭載核反應爐,研發NB-36核動力轟炸機原型機,為了保護機組員免受幅射汙染,在原本B-36的機鼻部分加裝抗輻射設施,作為未來的機組主乘員艙,這個乘員艙就重達11噸。NB-36原型機的發動機採用混合配置,由4台渦噴發動機和6台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組成。

在花費了4.9億美元之後,美國空軍在1960年代末期終止研發,一方面是技術不純熟,二方面是基地周邊居民反對,居民質疑這種「飛行核電廠」的安全性,一旦發生飛安意外,將引發大災難。

差不多同一時期,與美國對抗的蘇聯也以Tu-95M轟炸機為基礎改良,研發核動力轟炸機稱為Tu-95LAL。不過,跟一樣美國遇到的技術與安全性難題,核動力轟炸機最後胎死腹中。隨著核動力潛艦與彈道飛彈技術不斷提升,美俄兩國從此放棄發展核動力轟炸機。

▲1950年代初期,美國空軍研發NB-36核動力轟炸機原型機(前)。(圖/美國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