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連發生3起分屍案,不僅令社會大眾震驚,也不禁讓人思考「台灣社會到底怎麼了」?長期研究教育、性別的社會學研究者,同時也是作家的高子壹表示,社會是會受傷的,就因為受傷才會產生團結感,在復原這條路上,她認為:「我們需要一套新的語言。」透過真正「基進」的性別教育,才有辦法慢慢導正觀念,進而減少發生這類事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管是過去鄭捷捷運隨機殺人、小燈泡事件,或是最近的連續分屍案,高子壹透過社會學角度來分析時指出,在台灣個人主義較為興盛的現況下,「社會連帶感」相比傳統社會是比較弱的,所以當分屍案這類事情發生時,反而某種程度上強化了社會團結,「當今天社會受到攻擊,或是今天有發生大型案件的時候,我們會立刻感覺受到威脅,甚至強烈產生我們是共同體的感受。」

「社會是會受傷的,所以我們才會有團結感!」既然受了傷,的確就需要復原。高子壹說,社會重建最需要正視的問題在於「教育」,若以近期華山分屍案來看,「性別教育」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在很多相關類型的情殺案例裡面,女性多半都被描繪成弱者、受害者,在某部分也合理化了男性的性衝動,會讓人覺得「求歡被拒憤而行凶」這件事是可能會發生的。

事實上,這種對於男性「本質論」的預設,認為人類原始衝動是天生的,合理化了男性的支配與暴力因子,好像男性天生就應該這樣,若是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本質」,就覺得他不應該;若有表現出來的就他很man。高子壹認為,台灣的性別教育會讓男性因為求歡被拒而感到羞辱,或是認為男性氣概受到質疑,因此他才必須要用暴力方式來展現。

「而我們都在透過報導與預設,以『想當然爾』方式去重新塑造這樣的事情。」其實,這種狀況,應該可以用新的性別模式來處理。到底社會該怎麼改變?她點出問題說:「台灣的性別教育還不夠『基進』,我們有談到性傾向、跨性別、同性戀、異性戀,也談同婚。」但是,卻沒有真正的討論「性」這件事。

「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是,我們需要一套新的語言。」高子壹指出,現在台灣大部分的人對「性」的認識,女生就是透過言情小說、男生就是透過A片,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正視自己的身體。她認為:「真正最『基進』的性別教育,應該要看到身體,讓自己對彼此更自在、更認識。」才有辦法慢慢導正觀念,進而減少發生這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