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至 2018 這 10 年,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可用高潮迭起、精彩萬分來形容,並受國際間高度注目,一點不亞於近期美朝「川金會」或兩韓「文金會」。回顧這 10 年,國內歷經 2 次政黨輪替,兩岸從「江陳會」起重新搭起友誼的橋樑,經貿往來之密切曾引發我競爭對手國高度緊張。至 2015 年的「馬習會」,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握手會談,堪稱兩岸發展的最高峰。而隨著 2016 年再度政黨輪替,高峰陡降,至近期官方各種惡言相向、相互打壓,兩岸僅存民間關係仍可維繫,令人唏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過去 10 年,說是兩岸關係最精采絕倫的年代一點不為過。一度攀登高峰寫下歷史,又從高峰直接跌落谷底重新歸零。 2008 年,民進黨總統大選慘敗、國民黨重新奪回政權,兩岸合作腳步高速起飛,似乎要把錯過的一口氣全彌補過來。因此,當年 6 月,國民黨剛執政,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前海協會長陳雲林即在大陸北京召開首次「江陳會」,是 1998 年辜汪會談後,兩岸重啟制度性協商的重要一步。

至此,江陳會幾乎每半年就開一次,地點遍及台北、南京、台中、重慶、上海等地,簽署的協議從打擊犯罪、保護智慧財產權、兩岸包機等各層面都有,但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 2010年 第 5 次江陳會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以及後續服貿、貨貿協議。在有心人運作下,「反服貿」成為當時一種「流行」,甚至在 2014 年發生「太陽花學運」,立法院議場遭長期占領、行政院被抗議群眾闖入等脫序事件接連出現,造成政情、社會動盪,而當年的太陽花領袖如今有多人已進入國內政壇。

至 2015 年,醞釀多時的「馬習會」終於成真。前總統馬英九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會談,受全球高度關注。兩人分別打上藍色、紅色領帶握手那一刻,堪稱是這 10 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巔峰,不只宣示兩岸要降低敵對、擴大交流,並決定設置熱線。不過,兩岸共榮氣氛未能替國民黨選戰加分,隔年再度出現政黨輪替,台灣有了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也是東亞史上繼南韓總統朴謹惠後,第 2 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而國內政黨輪替也為兩岸關係帶來重大轉折,瞬間由你濃我濃的巔峰打入冷宮,由於蔡英文總統始終不願意鬆口承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對岸對我態度從「聽其言觀其行」持續降溫、冷凍至如今的全面打壓。

面對今( 2018 )年年底國內縣市長選舉,被視為民進黨執政的「期中考」,對岸封殺我國際空間的力道加大,除我邦交國出現雪崩式斷交,各國際航空公司陸續在壓力下將台灣改名為「中國台灣」,甚至近期國內香蕉、鳳梨等價格崩盤,銷陸管道受阻也被視為原因之一。

而面對兩岸官方交流中斷,對岸祭出「惠台 31 條」措施,由各地方政府加強推動與台灣民間交流,甚至擴大青年創業、企業融資等優惠,希望在對民進黨政府祭出鐵腕痛批「倒行逆施」的同時,別真的傷了台灣民眾的心、斷了國內企業的情。

10 年說長不長,兩岸一路走來卻令人驚心動魄,共同見證歷史的你我何其有幸。而在東西世界領袖一片大和解氣氛中,兩岸能否展現魄力擺脫意識形態包袱,真正做到「求同存異」的老話,甚至在「馬習會」後還能見到「蔡習會」,考驗習近平以及蔡英文的智慧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