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廣告界的連秋文,一生起起伏伏,卻因為一直忘不了小時候嘗過的好味道,從廣告公司退休之後,落腳桃園鑽研起古早味的麵線。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道地台北的古早味,建議你來他的麵線店吃一碗,你也會在記憶裡留下老台北心裡懷念的滋味。
連秋文老家在台北市的迪化街,家族原本經營藥材生意,在大稻埕也算是名門望族。連秋文說,因為家裡環境還不錯,所以從小就吃過不少當時一般人家吃不起的好料。家裡經營中藥行,燕窩魚翅這些東西他幾乎天天吃,但是他卻對當時巷弄街口買的麵線特別鍾情。
連秋文回憶,以前沒有人工甘味的化學製品,做小吃生意的的店家要贏得主顧信賴,都得有一手好本事和真材實料遵循古法才成。跑南闖北的他,幾乎吃遍台灣各地的麵線,但是在他記憶裡,只有小時候在故鄉台北老街吃過的,才是他心裡的標準答案。
▲連秋文成功還原了他兒時的台北古早味,但是過程的曲折艱辛很少人知道。(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從廣告公司退休之後,閒不住的他想找個小吃生意做。連秋文想法很單純,他只想賣一種單一的產品,簡單不費事。他選了麵線,因為兒時的記憶,也因為他剛好認識一位做麵線生意的朋友。他跟朋友學了麵線的基本做法,但是味道他卻不斷的研究改良,尋找適合的食材和正確的烹調方式。終於在他不斷的嘗試和改進之後,他兒時記憶的味道終於被他再次找到了。
▲麵線要好吃,得從選麵線開始。(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連秋文的第一家店開在新北的蘆洲,果然一炮而紅。他和太太兩人經營小店,生意好到要請三名員工幫忙才能應付的來。當初的想法也顛覆了他自己,原以為只做麵線單一品項,應該不會太複雜;沒想到光是要做好麵線,環環相扣的各種細節就讓他差點招架不住。後來女兒和女婿看他兩老忙成這樣,勸他來桃園養老,他還是放不下生意,特別選中了復興路水果行旁的這個小角落。他說,就是希望生意不要太好!
▲第二代傳人連家祺,正在處理麵線的重要配角-肉角。(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現在生意已經交給了兒子連家祺,他只偶爾「督導」一下。他說兒子經營的不錯,雖然有一些製程做了改變,不過味道都能維持住,這很難得。連秋文站在準備配料的兒子旁解說,麵線要好吃,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他選最貴的手工麵線,產地在新竹,光是做麵線就好幾道工序:拉完之後要曬,曬完之後要蒸,蒸過之後再曬。如此反覆好幾次之後,原本白色的麵線有了漂亮的淡咖啡色,而且久煮不爛,口感滑順。
麵線的靈魂當然就是湯頭,他每天選當日現宰的豬大骨,加上柴魚熬製高湯。怕柴魚渣會影響湯頭,還特別用熬中藥用的棉布袋裝著熬煮,時間一到就取出以免影響湯的味道。麵線的配料肉角、大腸和鮮蚵處理過程也很費工細膩。肉角和鮮蚵裹上地瓜粉鎖住肉汁,放進不能煮滾的滷汁裡燙熟就立刻撈起放涼備用;大腸也用特製的滷汁滷到入味。就連搭配麵線用的佐料,連秋文也都很講究,自己熬製的辣醬、蒜泥和烏醋,每加一種都能嘗到不一樣的麵線。
連秋文很堅持,任何一個環節偷工減料都不行,該怎麼做就要怎麼做,這才是古早味傳承的關鍵。
▲雖然地點經過老闆細心的選擇,希望生意不要太好,不過每天只要一開店營業,人客就沒有停過。(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連秋文還提到,兒子接手之後其實野心還不小,他希望能夠拓展出去,讓他們家的麵線遍地開花。不過,他告訴兒子千萬不要為了短利就開放加盟,一定要顧好基本的味道,用直營的方式去做。所以,目前接手的連家祺也找了幾位朋友當班底,每天磨練基本功,期待有一天,爸爸兒時的記憶,能夠成為更多人忘不了的好味道。
▲連秋文希望他兒時記憶中的台北古早味,能夠透過兒子的手藝傳承下去。(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秋文回憶,以前沒有人工甘味的化學製品,做小吃生意的的店家要贏得主顧信賴,都得有一手好本事和真材實料遵循古法才成。跑南闖北的他,幾乎吃遍台灣各地的麵線,但是在他記憶裡,只有小時候在故鄉台北老街吃過的,才是他心裡的標準答案。
▲連秋文成功還原了他兒時的台北古早味,但是過程的曲折艱辛很少人知道。(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從廣告公司退休之後,閒不住的他想找個小吃生意做。連秋文想法很單純,他只想賣一種單一的產品,簡單不費事。他選了麵線,因為兒時的記憶,也因為他剛好認識一位做麵線生意的朋友。他跟朋友學了麵線的基本做法,但是味道他卻不斷的研究改良,尋找適合的食材和正確的烹調方式。終於在他不斷的嘗試和改進之後,他兒時記憶的味道終於被他再次找到了。
▲麵線要好吃,得從選麵線開始。(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連秋文的第一家店開在新北的蘆洲,果然一炮而紅。他和太太兩人經營小店,生意好到要請三名員工幫忙才能應付的來。當初的想法也顛覆了他自己,原以為只做麵線單一品項,應該不會太複雜;沒想到光是要做好麵線,環環相扣的各種細節就讓他差點招架不住。後來女兒和女婿看他兩老忙成這樣,勸他來桃園養老,他還是放不下生意,特別選中了復興路水果行旁的這個小角落。他說,就是希望生意不要太好!
▲第二代傳人連家祺,正在處理麵線的重要配角-肉角。(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現在生意已經交給了兒子連家祺,他只偶爾「督導」一下。他說兒子經營的不錯,雖然有一些製程做了改變,不過味道都能維持住,這很難得。連秋文站在準備配料的兒子旁解說,麵線要好吃,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他選最貴的手工麵線,產地在新竹,光是做麵線就好幾道工序:拉完之後要曬,曬完之後要蒸,蒸過之後再曬。如此反覆好幾次之後,原本白色的麵線有了漂亮的淡咖啡色,而且久煮不爛,口感滑順。
麵線的靈魂當然就是湯頭,他每天選當日現宰的豬大骨,加上柴魚熬製高湯。怕柴魚渣會影響湯頭,還特別用熬中藥用的棉布袋裝著熬煮,時間一到就取出以免影響湯的味道。麵線的配料肉角、大腸和鮮蚵處理過程也很費工細膩。肉角和鮮蚵裹上地瓜粉鎖住肉汁,放進不能煮滾的滷汁裡燙熟就立刻撈起放涼備用;大腸也用特製的滷汁滷到入味。就連搭配麵線用的佐料,連秋文也都很講究,自己熬製的辣醬、蒜泥和烏醋,每加一種都能嘗到不一樣的麵線。
連秋文很堅持,任何一個環節偷工減料都不行,該怎麼做就要怎麼做,這才是古早味傳承的關鍵。
▲雖然地點經過老闆細心的選擇,希望生意不要太好,不過每天只要一開店營業,人客就沒有停過。(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
連秋文還提到,兒子接手之後其實野心還不小,他希望能夠拓展出去,讓他們家的麵線遍地開花。不過,他告訴兒子千萬不要為了短利就開放加盟,一定要顧好基本的味道,用直營的方式去做。所以,目前接手的連家祺也找了幾位朋友當班底,每天磨練基本功,期待有一天,爸爸兒時的記憶,能夠成為更多人忘不了的好味道。
▲連秋文希望他兒時記憶中的台北古早味,能夠透過兒子的手藝傳承下去。(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