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書竹 民俗文化一年級)淡水曾是北台灣重要的港口,貨物集散地,早期移民來台開墾,這也是必經的第一站。如今更是重要的觀光景點,許多古蹟藏身於巷弄間,淡水最古老的媽祖廟福佑宮你有沒有進去參訪過呢?
沿著中正路往滬尾漁港的方向走,中正觀光市場的對面就是福佑宮。根據《淡水廳志》和廟裡石作落款的年份,能夠確認福佑宮興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但《台灣通史》則提到「福佑宮在縣轄滬尾街,乾隆間建,祀天上聖母。」,不過當地相傳清雍正年間就由來到台灣的移民共同奉祀。
現在看到的福佑宮,是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落成,由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七個縣的移民為主,以及漳州、粵東潮汕、嘉應州等地的客家移民,共同集資建立。來自不同地區的人能夠放下對彼此的成見,齊心協力的建造媽祖廟,不僅是人們落地生根的渴望,也展現了信仰超越族群的包容。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法軍一度攻佔基隆、澎湖,進而往滬尾前進,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決定棄守基隆全力防守滬尾。兩軍激戰打得不可開交,只要雙方露出破綻就可能導致戰敗,此時媽祖顯靈,清軍士氣大增真當是如有神助,法軍兵敗如山倒。戰爭結束後,劉銘傳立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懸掛在正殿上的「翌天昭佑」就是光緒皇帝御筆親賜。
福佑宮後有崎仔頂當靠山,前有淡水河,遠眺觀音山,是所謂「前有水為鏡,後有山為屏」的好地理。格局為「前殿帶後軒」三川殿後有一亭,此亭具有戲亭和拜亭二種功能。三川殿不是用龍柱,而是一對八角石柱,是十分罕見的設計。而正殿的龍柱,則是採用在地觀音石雕刻,實屬難得佳作。
在三川殿虎壁上,清嘉慶元年的「望高樓石碑」,記載當時往來船隻頻繁,為了保護船隻安全,確認港口方向,需要一座燈塔指引,而興建了望高樓燈塔。可惜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為了興建堡壘需要石材,便將望高樓石材拆除,於是只剩下望高樓石碑作為紀念。
福佑宮百年來經過多次翻修,始終維持著剛建立時的樣貌,但台灣氣候高溫溼熱,建築內外已有多處斑駁損傷。加上大量的遊客參訪,為了讓福佑宮能繼續傳承百年,廟方正在積極募款作為修護工程使用,盼望大家能夠出錢出力讓福佑宮再現風華。
資料來源:
臺灣宗教百景-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 福佑宮 天上聖母
媽祖淡水清法戰爭滬尾福佑宮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沿著中正路往滬尾漁港的方向走,中正觀光市場的對面就是福佑宮。根據《淡水廳志》和廟裡石作落款的年份,能夠確認福佑宮興建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但《台灣通史》則提到「福佑宮在縣轄滬尾街,乾隆間建,祀天上聖母。」,不過當地相傳清雍正年間就由來到台灣的移民共同奉祀。
現在看到的福佑宮,是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落成,由泉州三邑(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永定七個縣的移民為主,以及漳州、粵東潮汕、嘉應州等地的客家移民,共同集資建立。來自不同地區的人能夠放下對彼此的成見,齊心協力的建造媽祖廟,不僅是人們落地生根的渴望,也展現了信仰超越族群的包容。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法軍一度攻佔基隆、澎湖,進而往滬尾前進,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決定棄守基隆全力防守滬尾。兩軍激戰打得不可開交,只要雙方露出破綻就可能導致戰敗,此時媽祖顯靈,清軍士氣大增真當是如有神助,法軍兵敗如山倒。戰爭結束後,劉銘傳立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懸掛在正殿上的「翌天昭佑」就是光緒皇帝御筆親賜。
福佑宮後有崎仔頂當靠山,前有淡水河,遠眺觀音山,是所謂「前有水為鏡,後有山為屏」的好地理。格局為「前殿帶後軒」三川殿後有一亭,此亭具有戲亭和拜亭二種功能。三川殿不是用龍柱,而是一對八角石柱,是十分罕見的設計。而正殿的龍柱,則是採用在地觀音石雕刻,實屬難得佳作。
在三川殿虎壁上,清嘉慶元年的「望高樓石碑」,記載當時往來船隻頻繁,為了保護船隻安全,確認港口方向,需要一座燈塔指引,而興建了望高樓燈塔。可惜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為了興建堡壘需要石材,便將望高樓石材拆除,於是只剩下望高樓石碑作為紀念。
福佑宮百年來經過多次翻修,始終維持著剛建立時的樣貌,但台灣氣候高溫溼熱,建築內外已有多處斑駁損傷。加上大量的遊客參訪,為了讓福佑宮能繼續傳承百年,廟方正在積極募款作為修護工程使用,盼望大家能夠出錢出力讓福佑宮再現風華。
資料來源:
臺灣宗教百景-淡水福佑宮
淡水福佑宮
淡水 福佑宮 天上聖母
媽祖淡水清法戰爭滬尾福佑宮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