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名藥廠美時 (1795-TW) 董事長林羣表示,面對外國持續挖角,台灣生技產業可以朝 3 個方向,包括擴大規模、鬆綁法規及吸納電子業人才,來突破目前的產業困境。
至於台灣所設定的生技公司掛牌規定,林羣也給予支持,沒有獲利的公司要掛牌籌資,本來就應該要有一些限制,不然怎麼保護投資人。
林羣表示,台灣目前生技業的問題在於規模過小,廠商之間為了生存,往往就會有一些相互攻擊的狀況,所以應該要有多一些的企業整併,讓企業的規模擴大。
至於法規部分,林羣指出,台灣的法規是擷取歐美最嚴格的法律,造成窒礙難行,卻忽略了國外法規時其實是有彈性的,對於新藥或是學名藥,國外法規都有不同的保護制度,讓新藥廠願意繼續研發新藥,但也讓學名藥廠有發揮的空間,從而讓產業持續成長。
另外林羣也建議,生技業可以多向電子業取才,因為台灣電子業在管理及製造部分很強,但是生技業為了生產管理,花了太多的心力,應該要把資源放在研發及銷售等,才能有效發揮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羣表示,台灣目前生技業的問題在於規模過小,廠商之間為了生存,往往就會有一些相互攻擊的狀況,所以應該要有多一些的企業整併,讓企業的規模擴大。
至於法規部分,林羣指出,台灣的法規是擷取歐美最嚴格的法律,造成窒礙難行,卻忽略了國外法規時其實是有彈性的,對於新藥或是學名藥,國外法規都有不同的保護制度,讓新藥廠願意繼續研發新藥,但也讓學名藥廠有發揮的空間,從而讓產業持續成長。
另外林羣也建議,生技業可以多向電子業取才,因為台灣電子業在管理及製造部分很強,但是生技業為了生產管理,花了太多的心力,應該要把資源放在研發及銷售等,才能有效發揮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