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針對「兩岸一家親」的論述做一定程度的道歉,即便後來他及北市府多有為道歉做解釋,「道歉說」仍然被討論得沸沸揚揚,許多評論也認為柯P的白色力量即將告終或是台北市長就是他最後一個政治職務了;即便如此,筆者仍認為「道歉說」雖然目前似乎對柯P有傷,但卻不會對他產生傷筋動骨、難以彌補的負面效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柯P雖然這次給了大家一個類似傳統政治人物行徑的負面印象,不論是昨是今非、投機炒短線、說話不算話或是沒有核心價值思想、只做選票考量,但持平來看,柯P的「髮夾彎」相較於傳統政治人物,或許只能慨歎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也就因為如此,民眾對於柯P的寬容程度勢必比其他傳統政治人物要來得高,畢竟在他的最強優勢「素人性格」仍未明顯邊際效益遞減之前,他只要對此有所解釋或說明,相信仍有一定比例的民眾願再給柯一個機會。

其次,他這次的道歉對於自己堅實的基本盤—年輕及網路族群,應該沒有明顯的負面衝擊;畢竟年輕及網路族群沒固定的政黨認同,挺藍或挺綠的比例都不高,但挺柯的比例明顯,亦即柯有鐵粉,是其一。

另有相當程度的網友認為柯P的道歉或態度軟化,其實導源於民進黨對其不成比例的施壓甚至攻擊,他們會認為民進黨受限於基層壓力,禮不禮讓柯P只做政治考量,而不評估柯P政績,對柯及台北市民都不公平,這時柯P反而能拜「受害者症候群」之賜,反而讓柯粉們更同情柯P,是其二。

第三,柯P在網路中有自發性的非組織力量長期為其贊聲或支援,當網路上有對柯不利的論述或新聞時,就會發現這群力量會藉由慢慢集結的方式,從各種不同面向PO文來先穩住局面,再徐圖後進,不論是澄清、甚至是攻擊批評柯之論述;是以柯P便能在網路社群中立於不敗之地,既然批評及支持聲量旗鼓相當,傳統媒體也未必會持續追著柯P猛打,柯藉以脫身的機會相對變高。

再者,柯道歉等於將提不提名的燙手山芋又丟給了民進黨,小英又將再陷入提名與否、如何提名的天人交戰窘境;畢竟民進黨A咖陳菊及賴清德不願出戰下,要拿下台北根本是天方夜譚,若派個實力中強的人選出戰,三分天下的態勢就會落得個民進黨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國民黨或藍軍勝出。倘派個弱咖想一方面交代支持者,另方面又想和柯P保持未來合作的可能彈性,只怕這種帶有過場或是向柯「示好」伎倆柯P根本不會買單外,又消耗了民進黨在柯示弱後原本累積的政治籌碼,反轉了原本對柯P較不利的態勢。

是以,與其提名變數太多不易控制,還不如小英在柯P示弱後給他個順水人情,以換得後年大選的合作,這時和藍軍推出的人選PK對決,柯勝出的機會仍高;對柯P來說,這個頗廉價的道歉反而變成對民進黨更深的牽制與羈絆,對柯來說反而有利可圖,而連任之後的柯P,政治能量更將銳不可擋。

最後,柯P失言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道歉事件,也勢必會有民眾以「柯P又失言了」來看待;而在柯P失言的殺傷力效應已然遞減,失言後道歉也頗頻繁的當下,民眾早已習慣這種「柯氏風格」。要說大家會很嚴肅看待這事件、想深切釐清民進黨與柯P這種「剪不斷、理還亂」關係者恐怕也只有寥寥可數,而當媒體議題焦點又被下個更大的事件所遮蓋時,又有誰會在意柯P向民進黨道歉?道歉的原因內容為何?柯P照樣能以他鮮明且區隔性強的形象來鞏固基本盤並獲取選票。

基於以上論述,一次的道歉事件要毀掉柯P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政治籌碼及資本,恐怕不易;畢竟不管藍綠如何進行選舉操作,他只要還在台北市長這位子上,就仍會是話題焦點,只要他的言行舉止不致荒誕到使輿論譁然,穩紮穩打拚市政,拿得出像樣的政績,藍綠對他也無可奈何,畢竟在藍綠比爛的情況下,柯P仍會是根可能讓台灣跳脫藍綠框架的浮木。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