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人愛買保險,台灣壽險密度與滲透度高,平均每人有2.5張以上壽險保單,但外商壽險公司指出,台灣民眾平均保額卻不增反減,以2016年為例,個人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僅新台幣53萬元,遠遠落後美國的約新451萬元及日本的135萬元。若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台灣2015年勞工平均年薪為新台幣54.7萬元,若1家經濟支柱不幸意外過世,所獲得的保障僅能勉強照顧其家人短短1年的生活,台灣民眾暴露風險的程度令人擔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保德信人壽總經理泰迪倫(Dylan Tyson)表示,保險保障功能具體表現在當風險發生時對經濟損失給予補償,並讓家人獲得保障與身心的安頓,而保障功能是保險業的立業基石,「保障率」最能體現保險業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即每一塊錢的首年保費可購得的保障額度比率,而台灣的「保障率」是逐年降低,由2012年的逾2.2,降至去年的1.9,而且無論外商保險公司、本土保險公司都是一樣的趨勢,外商保險公司由近3.5降至2.4,本土保險公司由逾2降至1.8。

泰迪倫認為,提升民眾保障與風險意識、協助國人建構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及促進社會倡議風氣多管齊下,將有助於增進國人財務的安全與社會的安定。因此,保德信人壽亦引進其國際壽險事業部旗下日本直布羅陀壽險公司的豐富育才經驗,希望將日本建構壽險保障的成功模式引進台灣。

除了繼去年首度在北部推出大規模的業務菁英管理職招募,保德信人壽今年進一步在全台北中南同步舉辦大型招募活動,提供新進者培訓期間無後顧之憂的財務補助,包括前7個月達新台幣10萬元為業界最高,以及縝密的培訓包括壽險專業知識、業務銷售訓練、管理與招募技能等。

保德信人壽集團旗下日本直布羅陀壽險公司保障專家大川裕彥也指出,推動保障型壽險必須透過專業壽險顧問的引導,因為相較於購買醫療險、年金險的「顯性需求」,購買壽險是個人的「隱性需求」,此需求是多數人購買原動力所不具備的,因此,壽險顧問必須透過「需求分析」協助客戶瞭解自身的風險與保障缺口,依照客戶不同的生活型態、經濟能力與生活重心才能進一步提供符合需求的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