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水獺研究中心韓盛鏞主任今日下午拜會金門縣長陳福海,針對韓國及金門的水獺保育經驗進行交流,陳福海表示,台灣地區目前僅金門有穩定的水獺族群出沒,過往對於水獺的了解不夠,今年除首度將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舉辦國際研討會外,也期待透過韓國經驗,讓金門成為金門的觀光亮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自韓國水獺研究中心主任韓盛鏞(Sung-yong Han),投入韓國水獺復育貢獻20年餘年,他表示水獺在物種中扮演了重要的基石物種,所以有相當重要的保護價值,韓國的歐亞水獺和荷蘭、台灣面臨同樣的滅絕威脅,每年也都有路殺等問題發生,因此韓國政府於2004年參考德國經驗,建立了亞洲唯一的歐亞水獺研究機構「韓國水獺研究中心」,進行救傷、人工養育、野放、棲地重建及教育推廣等工作,韓國小學甚至將水獺保育列入教材。

韓盛鏞還提及,韓國在2006年開始推動「非武裝地帶水獺計畫 DMZ Otter Project」,將救傷後康復的水獺就近野放到兩韓分界的水域,由於軍事管制限制,讓水獺得以自由出入與繁衍,反而成為和平大使,正如金門之於兩岸目前的和平角色,水獺的保育作為,他認為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關注。

今日陪同拜會的日籍翻譯岡元友實子,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獸醫系,目前在新竹動物園擔任研究員,她曾擔任於韓國水獺中心外部研究員,本身也是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水獺專家,她也提供其在日本及韓國的保育經驗。

陳福海感謝韓盛鏞的來訪與經驗分享,他說,縣府106年起與農委會林務局所啟動的國土綠網計畫整合,陸續進行棲地改善、救傷站規劃、獸醫資源合作及環境推廣教育等計畫,希望能將透過階段性的保育分工,逐步改善目前的環境與保育問題;保育工作的推動,必須與農業及民生建設整合,水域工程除分段分期施工、避開水獺育雛期、同步影像監測外,幾個新增的農塘或儲水空間也都發現有新的水獺族群進駐,具體的成果將請業管單位逐步進行發佈說明。

建設處長張忠民表示,台灣地區僅台北市立動物園有照顧水獺經驗,多年來兩邊有長期合作的機制,103年送去台灣的小水獺近期有兩隻小水獺出生,但依縣府委託東海大學的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地區則有更多的小水獺出生,這是近年監測最好的一年,推測原因可能跟缺水造成水獺移動有關,前幾天甚至有發現帶著母水獺帶著4隻小水獺的影像紀錄;此外,金門的水獺多分佈於農業區,未來有善農業的推動、友善工程界面及流浪犬貓的控制,將是水獺保育的首要項目。

建設處表示,根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金門的歐亞水獺數量推估約150隻上下,有別於新加坡的江獺或日本的小爪水獺,金門的歐亞水獺領域性極強,今年甚至有紀錄雄性水獺攻擊幼獺的情況,上半年水獺幼獸數量增加,水獺成熟後的領域競爭與移動問題是否會增加路殺機率,則是觀察重點,韓國的水獺經驗將是金門未來保育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