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有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台灣父母希望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而美國仍舊是家長心中首選,目的是希望獲得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與資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外的教育方式的確有其優點,除了採取啟發和引導式教學,特別重視學生本身的思考邏輯和發表能力,對台灣學生是一項挑戰,也是成長的機會。當然,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必定能夠開闊視野,轉換看世界的角度。在生活方面,也訓練了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家庭和孩子都適合出國留學。父母首先應該釐清:為什麼要出國?可能是為了給孩子更優良的受教環境, 以激發孩子的潛能;可能是為了取得國際名校的文憑,給孩子一張亮麗的履歷;可能是孩子對國內教育適應不良,想轉換環境。不論理由為何,父母必須了解一個事實:新環境有新的問題,如果孩子本身有學習態度和品行的問題,換學校也無法解決。我誠摯的提醒父母,留學不是解決孩子學習及行為問題的萬靈丹,也不是逃避考試制度的出口,更不是成龍成鳳的捷徑。

釐清了出國目的後,接下來應該審慎評估:我的孩子適合嗎?他準備好了嗎?根據統計,美國及加拿大的留學生已低齡化,降至國中甚至小學。可是從媒體報導顯示,不少小留學生的父母悔不當初,因為孩子就算英語及生活沒有問題,但是心理、品行和親子關係卻有了一些不好的變化。例如和家人關係疏遠、和寄宿家庭不睦、在學校被排擠或歧視、融入社區不易等。中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尚未成熟,需要父母的引導和規範,這是父母應該特別考量的。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跟著出國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上學的是孩子,要學習適應的也是孩子,如果真的想留學,最好能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也要評估孩子的個性,通常性格開朗、正向樂觀、善於溝通、勇於探索、能包容差異的孩子,會比較容易適應。這些能力和特質,都需要父母從小在生活中慢慢培養。

AI時代來臨,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足夠的能力,擁有寬廣的世界觀,但是再優秀的學習環境,也需要先有健康而獨立的個體,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就是最起始也最關鍵的因素。我期待出國留學能成為親子共同成長的契機,讓彼此的生命內涵更豐富,否則也只是徒有留學之名罷了。

●作者:林美慧/兩岸幼兒及親子教育專家、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