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法聯軍以化武為由對敘利亞進行襲擊,使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更趨激化。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 (Nikki Haley) 於當地時間 15 日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鑑於俄羅斯盟友敍利亞涉嫌進行化武攻擊,美國將對俄國實施新制裁,目標鎖定向敍國政權提供化武相關設備與其他物資的企業。財長姆努欽 (Steven Mnuchin) 將會在 16 日宣佈新的制裁方案細節。
中新網綜合報導,海莉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採訪時說,由於俄羅斯繼續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美國將於 16 日宣佈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她表示,新的制裁案將會針對那些向敘利亞提供技術,「與使用化學武器有關」的公司。
海莉在接受福克斯新聞 (FOX) 採訪時還指出,美國在達成目標前,不會從敘利亞撤軍。海莉列出美國的 3 個目標,即確保不以危及美國利益的任何方式使用化學武器、擊敗「伊斯蘭國」(ISIS) 及取得觀察伊朗作為的有利地點。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洛娃 (Maria Zakharova) 同一天回應稱,華盛頓的最新制裁案是毫無事實依據支持的。她說:「現在他們懲罰我們,就只是因為國際局勢而已」。
俄羅斯總統普丁 (Vladimir Putin) 則警告西方,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進一步攻擊,將為全球局勢帶來混亂。
根據俄羅斯發佈的聲明,普丁與伊朗總統魯哈尼 (Hassan Rouhani) 進行電話會談,兩人均認為西方國家發動襲擊已令敘利亞持續了 7 年的國內衝突達成政治解決的機會受到破壞。
聲明指出,普丁特別強調,倘若這類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行動持續下去,則不可避免地將導致國際關係陷入混亂。
美國、法國和英國 14 日發射 105 枚導彈,目標是美國國防部所稱的敘利亞 3 處化學武器設施,以報復 4 月 7 日對杜馬鎮的疑似化學武器攻擊。西方國家指責敘政府發動了此次襲擊。敘利亞政府及俄羅斯則否認涉入任何此類攻擊行動。
此次打擊行動結束後,川普發佈推文表示「任務完成」。法國總統馬克宏 15 日表示,他已說服美國總統川普讓美軍「長期」留在敘利亞。川普此前曾表示希望美軍撤離敘利亞。
對於美、法、英 3 國的聯合軍事行動,俄方予以措辭強硬的回應。普丁此前發表聲明稱,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美國在其盟友支持下對敘軍事及民用基礎設施目標進行了導彈打擊,是針對一個主權國家實施的「侵略」行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國際法準則和原則。
安全理事會 14 日未通過俄羅斯起草的譴責「美國及其盟邦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對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發動侵略行動」決議案,表決時僅俄羅斯、中國和玻利維亞投贊成票。有 8 國投下反對票,另有 4 國棄權。為通過決議案,必須獲 9 票支持,且安理會的 5 個常任理事國 (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美國) 未動用否決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莉在接受福克斯新聞 (FOX) 採訪時還指出,美國在達成目標前,不會從敘利亞撤軍。海莉列出美國的 3 個目標,即確保不以危及美國利益的任何方式使用化學武器、擊敗「伊斯蘭國」(ISIS) 及取得觀察伊朗作為的有利地點。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洛娃 (Maria Zakharova) 同一天回應稱,華盛頓的最新制裁案是毫無事實依據支持的。她說:「現在他們懲罰我們,就只是因為國際局勢而已」。
俄羅斯總統普丁 (Vladimir Putin) 則警告西方,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進一步攻擊,將為全球局勢帶來混亂。
根據俄羅斯發佈的聲明,普丁與伊朗總統魯哈尼 (Hassan Rouhani) 進行電話會談,兩人均認為西方國家發動襲擊已令敘利亞持續了 7 年的國內衝突達成政治解決的機會受到破壞。
聲明指出,普丁特別強調,倘若這類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行動持續下去,則不可避免地將導致國際關係陷入混亂。
美國、法國和英國 14 日發射 105 枚導彈,目標是美國國防部所稱的敘利亞 3 處化學武器設施,以報復 4 月 7 日對杜馬鎮的疑似化學武器攻擊。西方國家指責敘政府發動了此次襲擊。敘利亞政府及俄羅斯則否認涉入任何此類攻擊行動。
此次打擊行動結束後,川普發佈推文表示「任務完成」。法國總統馬克宏 15 日表示,他已說服美國總統川普讓美軍「長期」留在敘利亞。川普此前曾表示希望美軍撤離敘利亞。
對於美、法、英 3 國的聯合軍事行動,俄方予以措辭強硬的回應。普丁此前發表聲明稱,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美國在其盟友支持下對敘軍事及民用基礎設施目標進行了導彈打擊,是針對一個主權國家實施的「侵略」行為,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國際法準則和原則。
安全理事會 14 日未通過俄羅斯起草的譴責「美國及其盟邦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對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發動侵略行動」決議案,表決時僅俄羅斯、中國和玻利維亞投贊成票。有 8 國投下反對票,另有 4 國棄權。為通過決議案,必須獲 9 票支持,且安理會的 5 個常任理事國 (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和美國) 未動用否決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