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第一次出現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之後,那種炫麗奪目的美麗,就深深的烙印在所有人們的心中。但是因為霓虹燈製作不易,價格又逐漸喪失競爭優勢,所以這種美麗的光彩已經逐漸的消失在我們的夜空之中。
▲霓虹燈的美,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住在桃園的吳啟亘,是目前台灣極少數還在堅持霓虹燈製作的師傅。吳師傅說,霓虹燈是在真空的玻璃管中,如果是紅色系列的,通常就是填充氖氣;如果是綠色、藍色或是白光系列的就是加入螢光粉和水銀以及填充氬氣。製作好的燈管再用高壓電在管內放電,就形成了光彩絢爛的霓虹燈。吳師傅笑著說,霓虹燈透過高壓電發光,就好像做霓虹燈的師傅一樣,要忍受製作時的勞累和高溫,克服重重的壓力完成作品,讓人看過霓虹燈的美麗,就絕對不會忘記。
▲許多夜店到現在也還是喜愛用霓虹燈來裝點室內空間。(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吳師傅說大約是民國50幾年,爸爸20多歲就開始製作霓虹燈。當時霓虹燈剛被引進到台灣,一位上海來的老師傅將這項技藝傳授給爸爸和另一位學徒。兩位師兄弟最早在桃園經營這個事業。吳師傅說,記得小時候的暑假幾乎都是在幫忙爸爸做霓虹燈。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才開始正式投入這個行業。一直到退伍之後,爸爸才真正把這個家族的事業交給我。
吳師傅回憶說,我剛退伍的時候,大約是民國79、80年左右,那時候應該是這個產業最旺的時期,主要客戶主要就是八大特種行業、電動遊樂場、酒店或是一些小型的夜店Pub之類的店鋪,都會使用我們的霓虹燈做為招牌或是內部裝潢燈飾。許多飯店的大廳牆面上的「囍、福、壽」等等吉祥大字,都是我的作品。還有早年中壢地區的大東、銀宮戲院只要換片檔期一到,就是我們業者最忙的時候。因為當時電影院的片名,都是要用霓虹燈管折出來的!當時忙到每天熬夜趕工,一天下來要站20個小時左右,體力不好的人真的撐不下去。吳啟亘說,這些年來我也曾嘗試找過學徒來傳承這項技藝,不過除了技術需要時間久磨之外,體力的付出也讓人無法承受,因此這項美麗的工藝,逐漸式微沒落。
▲吳師傅說,做這一行除了吃得了苦和忍得了高溫的工作環境,能夠支持他走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只要看到成品在城市中亮麗絢爛的展現給大家,那種驕傲和成就感就把所有的辛苦和勞累給沖淡了。(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4.14)
吳師傅說,做這一行除了吃得了苦和忍的了高溫的工作環境,能夠支持他走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只要看到成品在城市中亮麗絢爛的展現給大家,那種驕傲和成就感就把所有的辛苦和勞累給沖淡了。吳師傅說還記得有承接過一次區運的案子,大約是民國82還是83年那個時候,區運在桃園舉辦,當時的縣政府在各個路口路燈上都裝飾了各式的運動造型霓虹燈。現在有許多店舖業者會使用霓虹燈,像是啤酒屋、PUB或是國外的業者。像是可口可樂就曾跟我下過單,我製作好之後再寄到美國交給他們。
▲吳啟亘的作品還可以外銷到美、日,這個霓虹的光彩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台灣之光」。(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而霓虹燈的技藝傳承,吳啟亘說,就我所知,美國現在有在學校教學,主要是將霓虹燈做為藝術品來教學,反而是一般商業用途的霓虹燈應該是很少人在做了!
日本的例子比較特殊,日本反而是請我們台灣的師傅到日本去製作,而不是在台灣製作好之後才運過去組裝。吳啟亘說,可能是我們台灣製作的技術穩定度較高,美國和日本的客戶都很喜歡台灣的霓虹燈製品。因為台灣所使用的繁體中文字在製作技術上最困難,要轉折的弧度和變化相對於英文和日文甚至是對岸的簡體中文,都要來的困難許多。因此,在台灣養成的霓虹燈製作水準,反而獨步全球。
▲現在也還有許多傳統的廟宇,請吳師傅為他們製作霓虹燈。(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吳師傅說,我印象中,十多年前的中正機場停機坪上方的「中正機場」這幾個大字,還是我用霓虹燈管折出來的!說起來,國門之都上的霓虹燈,那不就是典型的「台灣之光」嗎?
吳啟亘表示,雖然霓虹燈受到LED的影響很大,不過因為LED的亮度太強,適合在戶外開闊的空間來運用;反倒是霓虹的光線較柔和自然,無論室內室外都可以展現出很好的燈光效果‧
吳啟亘說,當初父親算是台灣第一代做霓虹燈的師傅,父親傳授的徒弟現在還守在霓虹燈業界的也真的是屈指可數了。吳師傅說,現在要養家活口所以不太敢嘗試去做太大的突破和改變,如果以後孩子長大了,生活的壓力沒這麼大了,或許會考慮去做一些小型、較精緻的室內霓虹燈作品。除了推廣霓虹燈這種美麗絢爛的老式工藝之外,也希望霓虹燈不要永遠只是高掛在牆上當招牌,它也可以是放在室內增添建築另類風情的一種藝術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住在桃園的吳啟亘,是目前台灣極少數還在堅持霓虹燈製作的師傅。吳師傅說,霓虹燈是在真空的玻璃管中,如果是紅色系列的,通常就是填充氖氣;如果是綠色、藍色或是白光系列的就是加入螢光粉和水銀以及填充氬氣。製作好的燈管再用高壓電在管內放電,就形成了光彩絢爛的霓虹燈。吳師傅笑著說,霓虹燈透過高壓電發光,就好像做霓虹燈的師傅一樣,要忍受製作時的勞累和高溫,克服重重的壓力完成作品,讓人看過霓虹燈的美麗,就絕對不會忘記。
▲許多夜店到現在也還是喜愛用霓虹燈來裝點室內空間。(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吳師傅說大約是民國50幾年,爸爸20多歲就開始製作霓虹燈。當時霓虹燈剛被引進到台灣,一位上海來的老師傅將這項技藝傳授給爸爸和另一位學徒。兩位師兄弟最早在桃園經營這個事業。吳師傅說,記得小時候的暑假幾乎都是在幫忙爸爸做霓虹燈。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才開始正式投入這個行業。一直到退伍之後,爸爸才真正把這個家族的事業交給我。
吳師傅回憶說,我剛退伍的時候,大約是民國79、80年左右,那時候應該是這個產業最旺的時期,主要客戶主要就是八大特種行業、電動遊樂場、酒店或是一些小型的夜店Pub之類的店鋪,都會使用我們的霓虹燈做為招牌或是內部裝潢燈飾。許多飯店的大廳牆面上的「囍、福、壽」等等吉祥大字,都是我的作品。還有早年中壢地區的大東、銀宮戲院只要換片檔期一到,就是我們業者最忙的時候。因為當時電影院的片名,都是要用霓虹燈管折出來的!當時忙到每天熬夜趕工,一天下來要站20個小時左右,體力不好的人真的撐不下去。吳啟亘說,這些年來我也曾嘗試找過學徒來傳承這項技藝,不過除了技術需要時間久磨之外,體力的付出也讓人無法承受,因此這項美麗的工藝,逐漸式微沒落。
▲吳師傅說,做這一行除了吃得了苦和忍得了高溫的工作環境,能夠支持他走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只要看到成品在城市中亮麗絢爛的展現給大家,那種驕傲和成就感就把所有的辛苦和勞累給沖淡了。(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4.14)
吳師傅說,做這一行除了吃得了苦和忍的了高溫的工作環境,能夠支持他走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只要看到成品在城市中亮麗絢爛的展現給大家,那種驕傲和成就感就把所有的辛苦和勞累給沖淡了。吳師傅說還記得有承接過一次區運的案子,大約是民國82還是83年那個時候,區運在桃園舉辦,當時的縣政府在各個路口路燈上都裝飾了各式的運動造型霓虹燈。現在有許多店舖業者會使用霓虹燈,像是啤酒屋、PUB或是國外的業者。像是可口可樂就曾跟我下過單,我製作好之後再寄到美國交給他們。
▲吳啟亘的作品還可以外銷到美、日,這個霓虹的光彩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台灣之光」。(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而霓虹燈的技藝傳承,吳啟亘說,就我所知,美國現在有在學校教學,主要是將霓虹燈做為藝術品來教學,反而是一般商業用途的霓虹燈應該是很少人在做了!
日本的例子比較特殊,日本反而是請我們台灣的師傅到日本去製作,而不是在台灣製作好之後才運過去組裝。吳啟亘說,可能是我們台灣製作的技術穩定度較高,美國和日本的客戶都很喜歡台灣的霓虹燈製品。因為台灣所使用的繁體中文字在製作技術上最困難,要轉折的弧度和變化相對於英文和日文甚至是對岸的簡體中文,都要來的困難許多。因此,在台灣養成的霓虹燈製作水準,反而獨步全球。
▲現在也還有許多傳統的廟宇,請吳師傅為他們製作霓虹燈。(圖/吳啟亘師傅提供 , 2018.04.14)
吳師傅說,我印象中,十多年前的中正機場停機坪上方的「中正機場」這幾個大字,還是我用霓虹燈管折出來的!說起來,國門之都上的霓虹燈,那不就是典型的「台灣之光」嗎?
吳啟亘表示,雖然霓虹燈受到LED的影響很大,不過因為LED的亮度太強,適合在戶外開闊的空間來運用;反倒是霓虹的光線較柔和自然,無論室內室外都可以展現出很好的燈光效果‧
吳啟亘說,當初父親算是台灣第一代做霓虹燈的師傅,父親傳授的徒弟現在還守在霓虹燈業界的也真的是屈指可數了。吳師傅說,現在要養家活口所以不太敢嘗試去做太大的突破和改變,如果以後孩子長大了,生活的壓力沒這麼大了,或許會考慮去做一些小型、較精緻的室內霓虹燈作品。除了推廣霓虹燈這種美麗絢爛的老式工藝之外,也希望霓虹燈不要永遠只是高掛在牆上當招牌,它也可以是放在室內增添建築另類風情的一種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