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知名新聞報導文學的電影《獨帆之聲》(The Mercy),其實當年報導文學的標題是:「The Strange Last Voyage of Donald Crowhurst」,但到了電影倒是換了個名稱,變成The Mercy。Mercy這詞大家都知道是仁慈。相對怎麼電影不選用原本The Strange Last Voyage of Donald Crowhurst如此直白的說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獨帆之聲》取材自1969年的真實事件,一位參加《週日泰晤士報》舉辦不靠岸單人帆船環球賽選手唐諾(柯林佛斯飾演)為了家庭經濟開銷,決定參加比賽,除了可以證明自己研發的無線電定位設備,更能向妻小開出未來經濟無虞的幸福支票。這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之旅開場,怎麼看都有著充滿好萊塢主旋律的勵志元素,但柯林佛斯讓這個角色展現了令人同情(mercy)的一面,而這角色背後扛的重責大任與輿論眼光,更讓他承受外界無法想像的沈甸壓力,最後的結局,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場慈悲解脫(mercy)。

因此用了mercy這詞來當電影名稱,一來超越了報導文學上的直白解釋,二來也一字多義地呈現主角身心靈所面對到的複雜局面。光是從當年留下來的航海日誌,肯定無法以偏概全地詮釋柯林佛斯飾演的唐諾這角色所經歷的一切,用了mercy更是對唐諾的壯舉致敬,並且同情他種種不為人知的面相。

柯林佛斯飾演這角色其實也是一種壯舉。

因為他出任該角色時已經55歲,比起真實人物唐諾當年從容踏上海上獨行的年紀只有35歲來說,柯林佛斯必須更讓觀眾相信,他有非做不可的決心。因為35歲的男人可能做某些瘋狂行為會令人覺得反正年輕氣盛,做什麼瘋狂的事情是做不到的呢?但柯林的熟齡大叔模樣,就不可能讓觀眾覺得,他只是玩票,做些出人意表的事情。

於是,柯林佛斯跟片中女主角瑞秋懷茲共組的家庭,先要讓觀眾感受到他身為人父,有著幸福憧憬,但卡在中壯年階段,卻有志難伸。他為了家庭,必須要大膽,只有勇敢才能引領家人邁向應許之地。哪怕是未知汪洋大海,都要在自己設定的羅盤找出海上路徑。

這故事前面是很典型勵志電影路線,平凡無奇的角色突然得到天命安排,甚至發現他的奇蹟之旅得到眾人關注,一瞬間從小人物變成大英雄。這不就是好萊塢最擅長的主旋律嗎?但這戲最精彩的就是第二幕戲,開始面對挫敗,種種無法應對的悲劇出現。光是試想一個人如何在海上漂流半年不靠岸,無法與人言語這件事就非常寂寞痛苦,猶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的真實版,而且好歹少年Pi都還有一頭老虎陪他面對心魔,唐諾這角色只有無能為力的自己。這絕對是平凡人做出最不凡的壯舉,就為了向家人證明可以克服一切。甚至,女主角明知道丈夫獨自海上航行會有各種殘酷考驗,也必須無條件支持。這種真愛是相當令人動容的。

背後甚至也揶揄了主辦,並且把人命看成一場新聞標題的媒體們。經過了半個世紀,新聞媒體熱愛造神,更熱愛毀掉他們創造的一切。從21世紀看20世紀的悲劇,我們不斷反覆複製相同的心魔怪物。《獨帆之聲》藉由兩位金獎演員加持,讓這故事羽翼豐厚,更能感動人心。

●作者:膝關節/影評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