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要怎麼安排自己的身後事,隨著科技醫療的進步,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也擁有較多的時間來思考如何辦理自己的後事。除了土葬、火葬還有什麼葬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方式,到底死後要怎麼安排才能讓自己滿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入土為安的觀念,深深地影響華人。台灣人口日漸增加,使活人居住都成為問題,哪能顧及死人。因此現在要購得一塊墓地,若是在北部至少得要準備50-100萬才有可能屬於自己的長眠之地。選擇公立墓園價格便宜,但是也只能放七年,時間一到就得要撿骨改放納骨塔。若選擇私人墓園,雖說是永久擺放,若公司倒閉或轉手也可能引起糾紛。

































































私人墓園平均價格
土地1坪個人
北部100,000-500,000元300,000-3,000,000元
中部50,000-150,000.元150,000-500,000元
南部30,000-120,000元150,000-500,000元
東部30,000-100,000元10,000-300,000元


依照內政部統計,台灣約有9成民眾採用火葬。一方面是費用較傳統土葬便宜,後續的儀式也較為簡潔。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最適合的方式。不過近幾年宗教團體倡導環保自然葬,逐漸讓民眾接受。火化後的骨灰不再擺放於靈(納)骨塔,而是拋撒大海、指定園區之中。

要注意的是環保自然葬,骨灰需要再經過研磨,無論是想要用花葬、樹葬、草葬、海葬,都需要事先申請,火葬場才能夠依照需求處理。依法規規定,需採用無毒易腐化的容器盛裝,並按照各縣市指定區域拋撒。別異想天開,自己隨便燒一燒,隨便找個地方就灑,這樣不僅不尊重,也會讓鄰居覺得困擾。

在美國卡翠娜.史培德(KATRINA SPADE)提出,死後成為堆肥的概念。屍體經過微生物和細菌自然分解,成為肥沃的土壤。處理大體的主建築將會有舉行喪禮的禮堂,以及緬懷先人的空間。和城市、社區結合,土壤能讓整個環境的植物長得更好。人們不再避諱死亡,回歸大自然循環系統。

這樣的概念跳脫宗教信仰的思維,不一定能讓大眾接受,卻將人與環境的關係一併考量,對於生命也有了另一種見解。目前僅在歐美國家嘗試施行,亞洲地區尚未聽聞有國家採用。大體處理不見得只能遵照傳統,仍有許多方式能夠嘗試。

資料來源:

臺灣殯葬資訊網

死後請將我做成堆肥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