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即將於本(3)月31日在冬山河生態綠舟及冬山火車站周邊登場,今年以「實踐.綠行動」為主軸,主辦單位特地在緊鄰冬山火車站的稻田規畫「大地藝術區」,當中一部分種植「合鴨米」,並進行稻田彩繪。
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以「實踐.綠行動」為主軸,主辦單位在緊鄰冬山火車站的稻田規劃「大地藝術區」,當中一部分種植「合鴨米」,並請來家住蘇澳的農業達仁林旺德執行這項任務。林旺德從退伍後就與家人一起務農,迄今已有20多年的豐富經驗。十幾年前,多數農作都還以灑農藥和肥料的慣行農法為主,有機農法尚未盛行,那時林旺德就毅然決然將家中的3甲地,全部改為有機耕作,不再使用化學肥料,除了以當地的天然資源冷泉灌溉,並且堅持ㄧ年ㄧ作,其餘時間則休耕養護農地。而在春耕插秧後,他則挑選適合的鴨種,讓鴨與稻田或秧苗共存共榮互利共生,這種利用鴨、稻共棲的栽作方式所生產的稻米就稱為「合鴨米」。
林旺德挑選法國正番鴨、北京鴨、台灣白菜鴨及綠頭野鴨四個品種,經多年選育而培育出「合鴨」,他利用鴨的好動、雜食本性,來啄食田裡頭的福壽螺、負泥蟲,所以不用灑藥,而合鴨的排泄物是最營養的肥料,且鴨子在田間行進時,間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因為養分夠,稻子自然長得好,所以也不用灑肥料,等於一次解決慣行農法中施用化學藥劑與化肥的兩大問題。
林旺德表示,合鴨出生約一周,體型剛好適合放入稻秧中覓食,替代農藥除蟲滅螺,鴨子在田間自由活動,自然鍛鍊出合鴨扎實的肉質,等到稻子長高了,鴨群就會放養到他處,直到稻子7個月大收成後,再放入大隻合鴨完成最後階段的工作。由於合鴨活動充足,因此肌肉脂肪極低,且鴨體不含任何藥物殘留,堪稱不折不扣的「有機鴨」,這種耕作方式,不僅種出可安心食用的稻米,也生產出口感好吃的鴨肉,同時也友善土地,可謂一舉數得。
除了種植「合鴨米」,這個區域的秧苗也經過圖形設計,長成後將會呈現鴨子的圖形,屆時從空中鳥瞰將會是一幅美麗圖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旺德挑選法國正番鴨、北京鴨、台灣白菜鴨及綠頭野鴨四個品種,經多年選育而培育出「合鴨」,他利用鴨的好動、雜食本性,來啄食田裡頭的福壽螺、負泥蟲,所以不用灑藥,而合鴨的排泄物是最營養的肥料,且鴨子在田間行進時,間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因為養分夠,稻子自然長得好,所以也不用灑肥料,等於一次解決慣行農法中施用化學藥劑與化肥的兩大問題。
林旺德表示,合鴨出生約一周,體型剛好適合放入稻秧中覓食,替代農藥除蟲滅螺,鴨子在田間自由活動,自然鍛鍊出合鴨扎實的肉質,等到稻子長高了,鴨群就會放養到他處,直到稻子7個月大收成後,再放入大隻合鴨完成最後階段的工作。由於合鴨活動充足,因此肌肉脂肪極低,且鴨體不含任何藥物殘留,堪稱不折不扣的「有機鴨」,這種耕作方式,不僅種出可安心食用的稻米,也生產出口感好吃的鴨肉,同時也友善土地,可謂一舉數得。
除了種植「合鴨米」,這個區域的秧苗也經過圖形設計,長成後將會呈現鴨子的圖形,屆時從空中鳥瞰將會是一幅美麗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