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低溫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可能會引發心臟病、腦中風等,民眾需多加注意。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年前特別邀請臺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曾春典,教導民眾心臟血管之保健方式,其活潑又專業的演講風格,獲得在場民眾熱烈迴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人口逐漸老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隨之增加。曾春典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極高,已成為台灣、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主要死因,因此,在臨床治療上,必須積極地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因子。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2020年全球頭號殺手為「動脈血管硬化症」,將導致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佔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遠超過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曾春典醫師進一步說明,動脈硬化若發生在心臟部位,就是我們熟知的冠狀動脈硬化。一般而言,正常的動脈血管內壁平滑,血流通暢,但隨著時間增加及危險因子影響,到中老年時,血管會逐漸出現動脈硬化的斑塊,將導致血流供應不足,出現胸悶痛感。

冠狀動脈阻塞恐導致心肌梗塞及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因性休克,其死亡率高達80%,但現今藉由冠狀動脈擴張術,可降低死亡率。而心肌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應戒煙,攝取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高纖維之飲食,控制體重、血糖及血壓,避免忽冷忽熱。

曾春典醫師指出,三高、抽菸、肥胖、缺乏運動等皆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子,但這些都可藉由生活型態調整及服用藥物來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家族遺傳、年齡增長、男性罹病機率較女性高等,則屬於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

曾春典醫師建議,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維持心情愉悅、睡眠充足,每周應從事3至5次的有氧運動,每次持續20至60分鐘。飲食部分掌握充足且均衡的原則,不暴飲暴食、選擇優質蛋白質,減少攝取脂肪類,避免高鹽分食物,並適量飲水。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於107年4月28日(六)舉辦下一場健康講座,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健康公益講座」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