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整形診所驚傳抽脂患者不治的醫療事故,隔日又有一家整形診所傳出有婦人接受割痔瘡手術休克後不治。整形醫美診所頻出包,光是台北市105年與美容醫學相關的醫療爭議,統計就有116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連的美容整外手術發生意外,喚醒民眾對於醫療安全的重視。在眾多的討論中,有些人批評非本科系、跨科操刀恐增加死亡風險;但也有醫師認為,醫美沒有本科系,醫院的專科訓練並不是、也不應該是為了醫學美容而訓練。

實際上,一般的美容整外臨床訓練應為「臨床經驗」而非「訓練」。部定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楊弘旭醫師指出,目前台灣沒有部定的美容外科住院醫師在醫院受訓的過程,各科的整形訓練目前還是著重於功能與重建,而非把心力放在美容手術訓練上。醫療教育資源還是優先集中在救命治病的醫學領域,無法兼顧救醜變美的美學相關培養與美容醫學教育。

目前各醫療學科,譬如皮膚科、眼耳鼻喉科、一般整形科、婦產科、復健科等部定專科的住院專科訓練計畫,或多或少都有延伸該科醫療領域相關的美容醫學訓練計畫。不過,完整的美容醫學包括美容手術訓練,大多不在住院醫師階段完成,反而必須在成為主治醫師以後,自行進修學習,或仰賴非部定醫療專科的美容醫學會持續提升。

也就是說,不管是皮膚美容外科醫師或是一般美容外科醫師背景,都無法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完成所有的美容手術訓練,而是必須持續地接受繼續教育與訓練。這些美容醫學相關的醫學會,雖然不是衛福部部定專科,但確實隸屬於內政部部定醫學會。如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以耳鼻喉科醫師為主)、 眼整形醫學會、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形體美容整合醫學會(TAAMS)等。

其中,以台灣形體美容整合醫學會為例,就推出「醫美大師的粹練者」美容手術訓練計畫堪稱完整紮實,光是眼整形的美容手術訓練,幾乎每隔月就有一整個周末的教學研討。楊弘旭認為,醫美事故的根本問題,應從手術原本就存在一定風險、全身麻醉風險加倍以及急救訓練與急救設備是否充足等三個層面來檢視。

整形手術安全性與麻醉息息相關,針對麻醉藥物過敏的高危險群,皮膚外科醫師建議可以預先施作皮下測試或抽血評估;若是因藥物過敏無法進行全身麻醉美容手術,如抽脂手術的患者,皮膚外科醫師可以使用特別「膨脹麻醉術式」來進行,讓美容手術變得更安全。

關於術中發生嚴重過敏休克的緊急處理,長庚皮膚外科鐘文宏醫師也已在106年全國麻醉科年會特別演講中,提出處置的標準流程。這部份的醫學訓練,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正積極籌劃中。楊弘旭強調,美容手術的訓練是本科系訓練完成後的進階學習,往往是10幾20年的進修與經驗累積。患者想單單從醫師過去短短5到10年的住院訓練背景,就想一窺其美容手術的功力實在很難。況且台灣醫師的基礎訓練水平其實相當整齊完整,大多事故還是源自於過度自信而輕忽,建議求美者從實際看診的過程中,利用與醫師的互動來評估對醫師的信任與共識。

正由於美容手術的養成無法在短短5到10年的住院醫師訓練階段兼顧,楊弘旭建議衛福部,在醫療教育資源有限的現況下,應該好好善用這些內政部核定的美容醫學相關醫學會,並下放權限給各醫學系,讓他們負起對會員教育的責任,並為美容手術的安全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