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讀大一,當時有個同班同學家境不錯,一天他跟我說:「X,今天帶女朋友去夜市吃晚餐,你知道我們兩個人吃了多少嗎?500耶!」當時心頭一驚,暗自佩服這位同學出手闊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年過去了,不知為何,上面這句話不時出現在我腦中,還多了一股苦笑及感慨。2018年的台灣,人民實質所得跟我大一時相較並沒有顯著提高,甚至以購買力平價(power purchasing parity, PPP)換算,人民總是感覺荷包越來越緊,輔以今日尤其在台北全世界有名的高房價,年輕族群只能感嘆再感嘆。

曾幾何時,在今日「逛夜市」已經不再是一個平民美食的象徵了。就以全台北最知名(但不見得是最受歡迎)的士林夜市為例吧!士林夜市於2011年完成改建,上個月我特別攜家帶眷地想說去回味一下大學生活,逛完之後內心震驚無比,因為夜市B1美食街裡面每一個攤位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而且價格實在不夠親民。吃完美食街,再到夜市其他攤位逛逛,無論是水果攤還是玩具攤,都所費不貲。我頓時又想起那位大學同學在1998年的那句話,不禁莞爾,如果時空移至今日,我可能會回他「兩個人只有吃500?你女朋友沒抱怨吃不飽嗎?」

如果再拿饒河夜市、通化夜市等相較,不難發現今日夜市的物價早已今非昔比,口袋沒有一點深度,逛起來心裡還真會有點痛痛的。但貴是一回事,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要問的是:這樣的夜市,值得嗎?好吃嗎?甚至,有趣嗎?

▲士林夜市(圖/來源:Pixabay , /想想論壇)

恐怕我們心中都會很難過地躊躇了一下,畢竟我們(曾經)都那麼地自豪台灣的夜市文化。

台灣的夜市在近年來被詬病為不夠有趣,好像早已不是秘密。拿這問題問周遭從事國際行銷的朋友們,換來的答案都是猛搖頭狂嘆氣。以我自己帶過無數個外賓訪團參訪夜市的經驗來看,我也不得不老實說有種越帶越心虛的感覺,外賓除了摀鼻驚艷(嚇)臭豆腐的味道以外,好像也說不出台灣夜市的特殊(早年艋舺華西街尚未禁止殺蛇時,帶外賓看殺蛇秀曾是一大賣點)。如果不去士林夜市而轉戰其他夜市,似乎看到的吃到的也都大同小異⋯⋯

常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雖是老調常彈,但不妨以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泰國做為借鏡。根據萬事達卡所做的年度「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曼谷在近年拿下鰲頭,約有年度2,000萬過夜旅客造訪曼谷,力壓倫敦跟巴黎,這樣的觀光人潮帶來驚人商機,也促進了泰國整體內需產業發展跟交通建設。台灣呢?也不錯,近三年來都破千萬人次。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在去年年底表示,台灣絕對有條件達成兩千萬人次甚至三千萬人次。

說說當然可以,人正因為有夢想而偉大,不然跟條鹹魚有什麼兩樣?但不妨就拿「夜市」來比較一下吧!曼谷許多夜市各具特色。例如,可以免費搭船遊河的「河濱夜市」(Asiatique The Riverfront)、以貨櫃屋為主的創意市集ART BOX Bangkok、鐵道迷喜歡朝聖的鐵道夜市Siam Gypsy Junction Market、號稱背包客天堂的Khao San Road夜市、創意瘋的Chang Chui飛機夜市,其他還有走文青風的、復古風的、女性風的等等不一而足。換句話說,假如你去曼谷五天四夜,四個晚上你可以各自造訪體驗不同的夜市。但對於來台北的外國旅客呢?今天士林、明天饒河、後天通化,恩⋯⋯我想你明白我的困惑。

我困惑的點,同時也是許多人不解的地方,是為什麼今日的台北夜市同質化那麼高?而這樣高同質化、缺乏差異性的夜市,對於台北的國際城市行銷,又帶來什麼影響?再拉高一個層次來看,新竹城隍廟口的米粉跟貢丸湯,每家嚐起來味道也差不多(事實上各店家進貨的供應商可能是同一家),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各縣市的老街逛起來也越來越像。這些林林總總的現象,背後有沒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有,當然有,而且太多角度可以去分析。其中一個角度是「攤販店家夠不夠用功、用心」。

請千萬不要誤會,我並不是說他們懶散或不好好做生意。事實上,就是因為太會做生意,所以在商言商,在大批陸客來台灣的那幾年,每天賺的笑呵呵。價格就漲吧!有的是陸客敢買願意花。食物也不用講究,反正陸客團每天多如沙丁魚,這團走了下一團緊接來,食飽緊走。

類似的現象不也反映在墾丁或太魯閣的高價(但不見得高級)旅館嗎?動輒破萬的住房單價,換來的是品質參差不齊的住宿品質。在陸客團蜂擁而至的那幾年當然沒問題,但現在沒了陸客,部分飯店業者開始批評政府不夠努力或希望政府伸出援手。這樣對嗎?因為過去被陸客「快錢」(easy money)寵壞的旅遊業者,包括飯店業或餐飲業,在陸客人數降低的今日,不正應該回歸市場機制,讓房價回到合理數字同時也讓缺乏經營競爭力(但過去卻靠陸客團歹命支撐)的業者退出市場嗎?

再回到夜市。自從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來,我們發現夜市的外國觀光客比例有著明顯變化,從過去幾乎都是陸客到今天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旅客比例大幅提升。許多夜市的整體造訪人數雖然下降,但某種程度來說卻是體質改善的契機。以士林夜市而言,許多當地居民對於今日的士林夜市缺乏情感連結,夜市與當地社區兩者之間缺乏共榮的心理驕傲感,除了少數每月收取高額店租的居民,多數士林人平日不去逛士林夜市,甚至講到士林夜市,只想到塞車跟貴森森又不好吃的食物。在沒有大批瘋狂陸客豢養的情形下,我們可以思考如何改造並嘗試結合在地特色,發展出有趣的夜市。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扮演一個具前瞻性的角色。以台北市政府而言,思考各主要夜市的差異化(differentiate)發展,打造出各具特色且饒富趣味的夜市文化,不僅是一個觀光政策議題,更是一個城市競爭力議題。

把這樣一個城市行銷議題放在國際政治脈絡,也能夠看出另一層令人深思的意涵。今日歐美學界,對於中國的「銳實力」(sharp power)侃侃而談,定義不一。但是有學者認為,「銳實力」一詞不夠貼切,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offensive charm,中文可翻譯為「具侵略性的魅力」。

把「具侵略性的魅力」一詞放在本文,其實也說得通。陸客團帶來的快錢,不就是一種魅力嗎?但同時,它也讓我們的部份業者某種程度上短視近利,不夠用功去提升自己的經營質量,甚至,反過來責怪政府政策作為降低陸客來台數量,卻刻意忽略自己過去那幾年的生意光景,其實是奠基在一個對城市發展來說不健康的基礎上。

政府可以在夜市整體規劃上扮演一個更積極且更前瞻的角色。根據維基百科列表,光台北市大大小小就有17個夜市。台北市政府可以嘗試思考各主要夜市的差異化(differentiate)發展,打造出各具特色且饒富趣味的夜市文化。這不僅是一個觀光政策議題,更是一個城市行銷及城市競爭力議題。以曼谷經驗為師,思考具有在地特色、地方關懷或獨特訴求的夜市,將能全面改造台北的夜市地景(landscape)。

例如,台北市能不能有座「親子夜市」呢?或許可以問問眾多父母們帶小孩逛夜市的經驗。雖然許多父母喜歡帶小孩逛夜市,但現在的夜市適合帶小孩(尤其是帶小小孩)逛嗎?首先父母會頭痛的是:怎麼推小孩推車啊?夜市的走道常常是髒亂擁擠不堪,動線也不夠友善,端著熱湯的服務人員走來走去,深怕打翻灑在小孩身上,特別是有著小小孩的父母,想到要帶著推車就頭痛。再者,夜市的餐具許多是用保麗龍及免洗材質,遇到湯湯水水的食物,對小孩來說是危險且不易使用的,更別提夜市裡不會有嬰兒座椅(high chair)了。食物本身呢?不可諱言,許多夜市食物的添加物對小孩來說都是健康隱憂。如果我們可以規劃一個「親子夜市」,讓父母帶著小孩逛起來舒舒服服不需要擔心,不是很好嗎?這樣的夜市,必須進駐的攤販要能夠接受台北市政府的監督,提供針對幼童健康設計的食物,餐具及餐桌椅的高度必須適合孩童使用,夜市裡的動線必須明亮寬敞,且適合推車走動及停駐,每間攤販必須有固定比例的嬰兒座椅。如果台北能打造這類的親子夜市,不但父母有福,同時也對台北市的國際形象及城市行銷大有助益。

有趣的夜市,才能帶來有趣的城市。下次吃完一份昂貴的大腸包小腸後,我們不妨一起想想。

●作者:劉仕傑

文字控,相信文字的力量,大學時為PTT楊照版創版版主。

曾經於年少時拍過劉德華MV。

現為年輕但不確定是否有為的外交官,曾派駐洛杉磯跟帛琉。

棒球打了20幾年,從台南打到台北再到海外,派駐帛琉時創立「臺灣黑熊壘球隊」並擔任隊長。

人生很難,還好下廚是件療癒的事情。

●本文由《想想論壇》授權刊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