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今 (22) 日復市,雖然過去一年市場表現差強人意,不過,據業內多家券商分析,偏向認為狗年 A 股依然存在機會,儘管存不確定因素,但隨着經濟基本面的穩定、資金面擴大,預計大市年內震盪後上揚。
香港《文匯報》梳理超過 20 個券商及研究機構 2018 年 A 股策略後發現,「震盪和探底後的牛市新起點」,佔據所有展望性研報基調。特別是在持看好狗年 A 股看法的報告中,無一例外認為 A 股會在新的一年裡成為新牛市的起點,儘管不可否認當前依然是震盪格局,但平穩的經濟面決定 A 股市場有向上表現。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荀玉根分析指,從經濟層面來看,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高和企業國際化加快,使得中國步入經濟平獲利上,尤其是企業、上市公司的獲利改善更加明顯。這些都使得股指小幅上漲的良性震盪類似春天,預計 2018 年 A 股市場可由春入夏,一個新牛市即將到來。
中金公司認為 2018 年中國經濟暖意漸濃,其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指,在獲利推動市場中樞抬升下,對股價有明顯影響,料新年可迎來「慢牛」,2018 年全部 A 股獲利溫和增長 10%。
另外,在多家券商的策略報告中,亦頻頻提及外資對 A 股的配置亦是看好狗年 A 股市場的原因之一。今年 MSCI 決定將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和 MSCI ACWI 全球指數,此舉成為國際機構投資者進入 A 股的發令槍。
根據計劃,今年 6 月 1 日按照 2.5% 的納入比例將 A 股正式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還會在 9 月 3 日提高到 5%。荀玉根對此認為,外資有望成為 2018 年 A 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中長期看可每年給 A 股帶來 3000 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
高盛則因為外資的大舉流入而稱「2018 年最看好 A 股市場」,根據其判斷,認為未來將有 2000 億至 400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A 股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一攬子的全年預測策略,還有分析師認為比漲跌更重要的是要善用在細節上多加把握,以便在動盪的市場中尋找無處不在的機會。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嘉禾表示,關注 2018 年的 A 股市場,不妨注意其中的要點。經過 2017 年的「一九行情」,大盤股仍算不上太貴,反之中小盤股整體仍然相對高估,中小盤股票的估值和大盤股之間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尋找價值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還有不少機構認為 A 股價值新特徵是大陸龍頭股的崛起。秦培景認為,大陸龍頭股有價值、成長二重屬性,將領漲 A 股;荀玉根也稱,大陸自主品牌崛起,呈現龍頭化特徵,而龍頭獲利能力更強,可享受估值溢價。
回顧雞年 (2017 年),上證綜指最高觸及 3587 點,但 1 月回落後全年僅累計升 40 點或 1.27%;深成指升 3.78%;上證 50 指數最亮眼,飆升 21.48%;創業板指則跌 12.7%。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荀玉根分析指,從經濟層面來看,產業結構優化、行業集中度提高和企業國際化加快,使得中國步入經濟平獲利上,尤其是企業、上市公司的獲利改善更加明顯。這些都使得股指小幅上漲的良性震盪類似春天,預計 2018 年 A 股市場可由春入夏,一個新牛市即將到來。
中金公司認為 2018 年中國經濟暖意漸濃,其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指,在獲利推動市場中樞抬升下,對股價有明顯影響,料新年可迎來「慢牛」,2018 年全部 A 股獲利溫和增長 10%。
另外,在多家券商的策略報告中,亦頻頻提及外資對 A 股的配置亦是看好狗年 A 股市場的原因之一。今年 MSCI 決定將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和 MSCI ACWI 全球指數,此舉成為國際機構投資者進入 A 股的發令槍。
根據計劃,今年 6 月 1 日按照 2.5% 的納入比例將 A 股正式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還會在 9 月 3 日提高到 5%。荀玉根對此認為,外資有望成為 2018 年 A 股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中長期看可每年給 A 股帶來 3000 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
高盛則因為外資的大舉流入而稱「2018 年最看好 A 股市場」,根據其判斷,認為未來將有 2000 億至 4000 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A 股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一攬子的全年預測策略,還有分析師認為比漲跌更重要的是要善用在細節上多加把握,以便在動盪的市場中尋找無處不在的機會。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嘉禾表示,關注 2018 年的 A 股市場,不妨注意其中的要點。經過 2017 年的「一九行情」,大盤股仍算不上太貴,反之中小盤股整體仍然相對高估,中小盤股票的估值和大盤股之間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尋找價值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還有不少機構認為 A 股價值新特徵是大陸龍頭股的崛起。秦培景認為,大陸龍頭股有價值、成長二重屬性,將領漲 A 股;荀玉根也稱,大陸自主品牌崛起,呈現龍頭化特徵,而龍頭獲利能力更強,可享受估值溢價。
回顧雞年 (2017 年),上證綜指最高觸及 3587 點,但 1 月回落後全年僅累計升 40 點或 1.27%;深成指升 3.78%;上證 50 指數最亮眼,飆升 21.48%;創業板指則跌 12.7%。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