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18 年後,隨著供需趨於平衡,航運業包括散裝和貨櫃航商皆有望持續處於反彈復甦的態勢,不過,要留意貨櫃航商正持續進行併購活動,恐又有另一波動盪,產業大者恆大潮流正盛,國內業者包括長榮海 (2603-TW)、陽明 (2609-TW) 和萬海 (2615-TW) 如何在此競爭下持續占有優勢,挑戰仍不容小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需求面來看,多數景氣預測機構皆認為,今年經濟將持續復甦,帶動歐美、亞洲和新興市場等進出口表現維持成長,再加上元月以來航運業者的運價比起過去同期獲得一定支撐,使業者態度逐漸轉為偏樂觀。

從供給面來看,由於 2016-2017 新造船訂單相當少,比起 2015 年的新造船訂單超過 190 億美元,2017 年僅新增 29 億美元,也使市場對於運價的預期,相對過去樂觀。

不過,雖然市場樂觀看待,但是貨櫃航商正持續進行整併潮,日本三大船公司商船三井 (MOL)、川崎汽船 (K Line) 和日本郵船 (NYK) 合組全新的航運公司 Ocean Network Express,預計 4 月 1 日起運營。

全球最大貨櫃航商馬士基也將完成對德國漢堡南美集團的收購,還有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東方海外;另外,馬士基正在將貨櫃航運、港口和碼頭業務合併成單一業務;中遠海運則在全球各地陸續購買港口,藉由強化一條龍式的經營,還可降低單位成本。

因此,即便供需的結構轉好,但大者恆大趨勢將使貨櫃航運業者角力戰持續進行。

為長遠布局逐漸轉強的海運市場,長榮向三星重工訂造 8 艘可裝載 11000 個 20 呎標準貨櫃的全貨櫃輪,預計 2020 年第 1 季至 2021 年第 2 季陸續交付營運,長榮正伺機尋找擴增船隊的良好時機點,優化船隊結構。

陽明則因未來 3 年內將有 17 艘 3000-10000 TEU 的新船將租約到期,未來數個月內將定案採取租賃或自購方式取得新船。

陽明董事長謝志堅也指出,越大型的船公司越需要多元化的投資,因此近期除了與台灣港務公司在印尼泗水投資貨櫃場,將持續尋找其他投資機會。

長榮股價日 K 線圖。
陽明股價日 K 線圖。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