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朝鮮半島及越南等地方,農曆春節常會在門、牆之上貼「春聯」,傳統春聯多以毛筆書寫,現在則有不少是印刷的。除了書寫方式隨著時代演變,春聯的詞句也五花八門,一般以七個字上下聯對仗居多,而「合體字春聯」又給春聯增添不同的樣態。「合體字」是由多個有意思的中文字組合而成的獨特字體。宜蘭縣政中心內的凱旋國中,最近就在圖書館門口貼張一副「合體字春聯」,許多經過這裡的學生以及到學校運動的民眾,都對這副春聯充滿好奇,紛紛猜測上面的字要怎麼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書寫這副春聯的陳光明表示,這是一首《八仙上壽詩》,上聯是「鍾離點石 把扇搖 果老騎驢 走趙橋 國舅手執 雲陽板 湘子瑤池 品玉蕭」的組合,下聯則由「洞賓背劍 清風客 拐李提葫 得道高 仙姑敬奉 長生酒 采和花籃 獻蟠桃」所組成。

據了解,合體字並沒有讀音,在標準的中文字典或詞典裡也不找到,所以看倌不用費心思研究應該怎麼念。不過,大部份的合體字都具有「顧字思義」、「一看即明」的外貌,一般最常看到的如「招財進寶」、「黃金萬兩」、「日日有才」等。合體字在中國已經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是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後來到了漢代,道教盛行,合體字就被道士運用到符籙上,民間也有吉語合成文字的情形。

▲凱旋國中圖書館合體字春聯上聯。(圖/記者李清貴攝 , 2018.01.24)

▲凱旋國中圖書館合體字春聯下聯。(圖/記者李清貴攝 , 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