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包子、饅頭琳瑯滿目,但相傳最早是從三國時代發明出來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國演義》中寫道,包子是由諸葛亮發明,為了讓大軍平安渡過瀘水,設計出有內餡的包子祭河

-台灣所吃的饅頭沒有內餡,包子才有內餡,但在中國有些地區,這兩種食物意思正好相反

市面上賣的包子琳瑯滿目,新款舊款各有支持者,Size也是有大有小、口味有甜有鹹,但你知道包子的由來嗎?據說包子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發明的,原來《三國演義》曾寫道,當年諸葛亮收服孟獲後,準備渡過瀘水班師回朝,沒想到河面上卻起了大風浪,據當地人說必須要以49顆人頭祭河,但諸葛亮臨機一動,命廚師將麵團作為人頭的外型,內餡塞入牛羊肉祭河,大家才平安過河,後來這項手藝就被流傳下來,演變成現在的「包子」了!

有看過《中華一番》這部卡通的朋友,一定對「白羅家」印象深刻,「白羅家」的最後傳人「麵點王羅根」(不是手裡有爪子那位),他的第一代祖先就是追隨諸葛亮的麵點師,包子就是「白羅家」發明的,所以劉昂星一群人在知道比賽項目是包子的時候,才會一群人都「結屎面」。其實《中華一番》中引用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第91回就有寫道,當孟獲被孔明七擒七縱,打得心服口服,後來蜀軍準備班師回朝時,正要度過瀘水卻起了大風大浪,這時候孟獲向諸葛亮說:「以前都是用49顆人頭祭河,保證平安無事,還會連年豐收。」

但是諸葛亮一聽不得了,「我堂堂大漢丞相,怎麼可以再濫殺一人?」沉思了一陣子後,突然一道電流穿過太陽穴,雙眼露出精光「有了!」隨即便傳令廚師將麵團做為人頭的外型,內餡塞入牛羊肉,名曰「饅頭」,用以祭河,後來蜀漢大軍一群人總算平安渡河,這種食品也流傳了下來。

所謂的「饅頭」,一開始的本意應該是「蠻頭」,也就是「蠻人之頭」的意思,後來才寫作「饅頭」,少了恐怖感,多了一份親切感。有趣的是,台灣所吃的「饅頭」是沒有內餡的,「包子」才是有內餡的,而中國則有些地區,對這兩種食品的指涉意義剛好是相反的。早餐要多吃點才有力氣工作,就多塞兩顆饅頭吧。(文/黃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