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阮仁珠開始以裸體推行天體合法、推行女性意識,這一脫,大膽前衛的作風,讓她屢屢登上媒體版面,妨害風化的爭議也如影隨形。2012年她拍攝中醫診所「控八控控廣告」,穿起比基尼扮演金漆模特兒,比基尼底下的體態不青春也不曼妙,逆向操作的廣告效果十足,但女權什麼的卻少有人在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藝術面前,阮仁珠可以脫得精光,前衛的很,平時經營部落格、瀏覽PTT、使用E-mail也是她生活的例行公事,但使用手機,是她一直以來不願跟上的潮流。

從包包裡拿出一台智慧型手機,她說,那是最近2G通訊結束,才被迫換上的,手機裡裝得還是預付卡,沒有上網功能,也沒有下載任何APP,「以前BB Call的年代,我也很排斥,為什麼有人找我,我就要回?」她討厭束縛,就像手機、Call機,還有身上那一層外衣。

阮仁珠(左)拍攝中醫診所「控八控控廣告」。(圖/翻攝自youtube)

白天,阮仁珠在市場賣牛、羊肉,成為行為藝術家後,她自嘲下班也要忙著「賣人肉」,肉身胴體與她,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她剛開始在市場擺攤賣肉,卻連和客人溝通都肢體僵硬,生意要做,日子要過,遇上剛成立的「辣媽媽劇團」招募,她心想,乾脆加入劇團學習表演藝術,練習與人互動。

裸體推廣女性意識的種子,早就深植在她內心深處,趁著劇團成果發表,正巧當作裸體練習。為她內心深處的種子,下了一劑猛藥,效果來得又急又快,「我決定要在成果發表的時候脫,一個人有點害怕,我還找了課程講師一起表演,我們兩個在舞台上玩猜拳,輸了脫一件,台下學員們竊竊私語討論,我們會不會脫光。」最後她和講師脫到全裸,學員們驚訝得拍手叫好。

有了這次經驗,她開始藉著劇團公開表演的機會,演出需要裸體的角色,不過礙於尺度考量,再怎麼脫,都三點不露。這時,阮仁珠得到機會參加「台北藝術博覽會」,全程在行動帳棚內裸體與民眾互動,她第一次對外的藝術表演,還算順利地結束了。

之後她又參加高雄衛武營「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這次,逐漸有知名度的她,開始引起警方、媒體的關注,弄得差點要中止表演,最後她把表演時間集中在晚上,再次拿出行動帳篷,所有裸體表演都在帳棚內呈現,才順利完成演出。從此,也註定每次表演,都得和警察玩「躲貓貓」的遊戲。

許多藝術作品包含人體藝術的成分。(圖/記者潘才鉉攝)

「我發現,要怎樣表演都可以,裸體就是不行。」有一次她受邀參加關於女性裸體藝術的講座,講師擁有國外高學歷背景,淘淘不絕地說著一套又一套理論,台下的她越聽心裡越覺得荒謬,「我這個第一線的人,竟然只能坐在這裡。」她伸手一算,也當過幾次講師,突然嘆了一口氣,「要有人邀請,我才能演講啊!」她知道,像她這樣的人,是沒有舞台的藝術家。

最近,有個電影團隊邀請她試鏡,演出妓女的角色,劇情還需要全裸上陣,機會上門,她第一個念頭不是報酬,而是希望在電影裡提倡女性性自主,直說如果劇中有人對她毛手毛腳,她要出拳反擊,還自豪最近練了「食鶴拳」,不需要打手替身。劇情方面都有得討論,但她還有一個問題,「我可以裸體,但我沒有演技,你們怎麼不去找專業的演員呢?」對方說,很難找到女演員願意全裸這麼犧牲。「犧牲」兩個字,聽在一個裸體藝術家耳裡,實在哭笑不得。

阮仁珠以裸體推行天體合法、推行女性意識。(圖/記者潘才鉉攝)

阮仁珠身邊也不少特別的朋友,「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位退休老師,在家裡擺了滿坑滿谷的藏書。別人當作是垃圾的東西,他卻很珍惜。」她興奮地邀請我去拜訪這位退休老師。可能,行為藝術家是割捨紙本的人,對於用肉身對抗世界的人來說,有收藏嗜好的人,格外特別。

到了老師家,老師熱情介紹著他的藏書,阮仁珠沒有附和、沒有補充,只和我一起靜靜地聆聽,老師講得口沫橫飛,像是戒不掉的職業病上身,也許是尊重老師,不想反客為主,也許是老師角色的權威象徵,氣場龐大,這一刻,阮仁珠難得露出近似傳統婦女般,略顯保守、寡言的模樣。

但回到熟悉的藝術領域,她就不像在朋友面前那樣寡言。她印象很深,過去在「婦女學苑」上藝術課,曾經和美術老師爭論,為什麼要做園藝造景,她認為植物自由生長,才是真正的自然美。美術老師心直口快,連問了她三次「妳寂寞嗎?」問到第三次,阮仁珠點了頭表示認同,美術老師解釋,「國外有一個學派和妳想法一樣,妳的朋友在國外。」

寂寞,對一個中年女人很是敏感。「聽到美術老師解釋後,我才鬆了一口氣,當下我覺悟了,把寂寞放下,寂寞就再也不能困擾我。」算一算,被稱為「行為藝術家」,到現在超過10年。她說,早在剛開始裸體的時候,親朋好友有的嚇跑,有的不認同,「這就是賭博啊!我賭了,現在回頭看,我覺得我還有贏。」

多年來,她初衷不變,希望女性不要依附他人,不要成為家庭奴隸,推廣女性精神自主、經濟自主、身體自主;最近她開始學習食鶴拳,多了一些新的想法,「以前追求的那些都是內在自主,現在學了拳,可以保護自己,這是外在自主。」做到了內外合一,身心安頓,她堅持「先做人,再做女人」。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https://sight.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