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盲風暴後,睽違將近兩年,浩鼎 (4174-TW) 董事長張念慈首次接受媒體訪問。
官司風暴的這段時間,張念慈雖說他的心情並沒有太大影響,一樣忙碌於公司 OBI-822 的數據分析及臨床三期的規劃,還有產品線的開拓,但從他明顯瘦一大圈的身形,還是看得出這兩年對他的影響。
面對 OBI-822 二 / 三期合併臨床試驗解盲不如預期,還有緊接而來的背信、貪汙甚至內線案,浩鼎內高階主管接連被檢調約談,公司內部風聲鶴唳、士氣低落,若是說這場解盲風暴是一個挫敗也不為過。但是,張念慈卻認為這不算什麼大挫敗,因為他曾經遇過更大的挫敗!
認真算一顆全新新藥的成功率,臨床試驗第一期為新藥安全性試驗,成功率較高,通過臨床試驗一期,等於是確認安全性,成功率有六成,但進入二期成功率僅三成,因為執行小規模有效性試驗後,進入臨床三期費用最高,公司針對臨床二期的結果判定整體新藥研發計畫的去留,因此臨床二期成功率較低。
若是進入到三期成功率大概有一半了,藥的需求度則要看不同的適應症,舉例來說,不同癌症的未滿足醫療需求高,反觀降膽固醇藥,一顆藥就可以用五十年。所以選題的重要性也會影響新藥研發的成功率。
「失敗是常態,我今天為什麼泰然處之?年輕時更辛苦,更容易患得患失。」張念慈說,比失敗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明明成功卻被丟到垃圾桶。年輕時,他帶團隊做降膽固醇的藥,不過因為公司評估結果是不要賣,結果這顆整整花了十年研發的新藥就直接結束掉…
浩鼎在產品線上火力全開推出多項產品,專攻癌症免疫療法,單株抗體和 ADC 藥物都是現在趨勢,浩鼎的醣分子藥物進展領先國際,未來若能陸續達成里程,價值將水漲船高。
不過也由於產品線火力全開,預期今、明兩年的現金需求增加,目前在手現金可運用至 2020 年下半年,但考量長期規劃,同時先未雨綢繆,今年也考慮在台灣進行籌資,也會更積極找策略夥伴。
即使經歷了一場官司風暴,他仍對台灣生技產業還是有信心,只要有一個甚至兩個真正的成功案例,像是中裕 (4147-TW) 今年上半年就有機會拿下藥證,藥華藥 (6446-TW) 今年年底也有機會拿下藥證,只要有幾個真正成功的案例出現,就能夠帶動整個產業的士氣。
其中,第一重要的是人才,台灣最缺策略領導、選題的領導人才。其次則是題材,生技產業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只要在台灣找到題材,如何在海外領域找到題材更是重點。
第三則是智財,張念慈認為,台灣在全球擁有好幾千個專利,看似多,但都是有價值的嗎?要將專利變成產品販賣,一般來說,一顆新藥從發現到成功做出要來至少要 10 年。如何整合學研界,做到最完善的專利佈局,將專利期延長、專利最大化很重要,否則一個新藥上市達最高峰時,萬一專利馬上就到期了,這樣就失去價值了。
第四個重點是錢財,台灣最缺乏 Smart Money(長期投資的錢),尤其現在生技產業市場氛圍冷淡,募資不如過去榮景,市場散戶的熱錢不願意投入也不是件壞事,只是目前台灣資本市場並不成熟,國外資金也不願意冒風險進來台灣投資,增加尋找題材的困難度,有更多的國際基金進來投資,對生技公司資金才有真正幫助。
張念慈表示,台灣的生技公司要整合「四才」,效仿瑞士和以色列生技醫療集團的作法,只要有幾個大的生技醫療集團出現,綜效就會慢慢出現。生技產業終究還是要走上國際舞台,單打獨鬥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還是得循與大型國際藥廠合作一途,找到和自己技術相輔相成的藥廠或通路商,成為合作夥伴。
美國生技產業能如此成功,一路走來也花了 30 多年,現在生技醫療產業相關的公司有 5-6 千家,其中 150 家是有產品的,而其中僅有 50 家的產品是可以賣的。誰又能想像 1975 年的美國,僅有不到 20 家的生技公司,30 年後竟是如此繁榮景況?更何況台灣呢?現在灰心還太早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 OBI-822 二 / 三期合併臨床試驗解盲不如預期,還有緊接而來的背信、貪汙甚至內線案,浩鼎內高階主管接連被檢調約談,公司內部風聲鶴唳、士氣低落,若是說這場解盲風暴是一個挫敗也不為過。但是,張念慈卻認為這不算什麼大挫敗,因為他曾經遇過更大的挫敗!
認真算一顆全新新藥的成功率,臨床試驗第一期為新藥安全性試驗,成功率較高,通過臨床試驗一期,等於是確認安全性,成功率有六成,但進入二期成功率僅三成,因為執行小規模有效性試驗後,進入臨床三期費用最高,公司針對臨床二期的結果判定整體新藥研發計畫的去留,因此臨床二期成功率較低。
若是進入到三期成功率大概有一半了,藥的需求度則要看不同的適應症,舉例來說,不同癌症的未滿足醫療需求高,反觀降膽固醇藥,一顆藥就可以用五十年。所以選題的重要性也會影響新藥研發的成功率。
「失敗是常態,我今天為什麼泰然處之?年輕時更辛苦,更容易患得患失。」張念慈說,比失敗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明明成功卻被丟到垃圾桶。年輕時,他帶團隊做降膽固醇的藥,不過因為公司評估結果是不要賣,結果這顆整整花了十年研發的新藥就直接結束掉…
「這是 (研發新藥) 必背的十字架,就概括承受了,該做的就要做,所以不辛苦!因為做生技新藥本來就很辛苦,這個領域很殘酷,必須要有人走在前面開路,但他不見得是受益者,但我們做這行不能這樣想。」「就算我們抗體不能賺錢,讓別人賺錢,我們也不能這樣想(為什麼我不是受益者)。」張念慈苦笑。「我能確定,我們題目是對的,不管有沒有後發先至,浩鼎都會好好做。」他說得輕描淡寫,但也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定要做出新藥的決心和毅力。
浩鼎在產品線上火力全開推出多項產品,專攻癌症免疫療法,單株抗體和 ADC 藥物都是現在趨勢,浩鼎的醣分子藥物進展領先國際,未來若能陸續達成里程,價值將水漲船高。
不過也由於產品線火力全開,預期今、明兩年的現金需求增加,目前在手現金可運用至 2020 年下半年,但考量長期規劃,同時先未雨綢繆,今年也考慮在台灣進行籌資,也會更積極找策略夥伴。
海外掛牌?香港大中華生技板磁吸效應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也表示,中國的生技崛起,台灣原先領先的 3-5 年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問起是否計畫到海外掛牌,張念慈表示很多投資人都很關心浩鼎是否要發美國存託憑證(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ADR)或海外存託憑證 (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 GDR) ,這一直都是選項,只是並不是現在。即使經歷了一場官司風暴,他仍對台灣生技產業還是有信心,只要有一個甚至兩個真正的成功案例,像是中裕 (4147-TW) 今年上半年就有機會拿下藥證,藥華藥 (6446-TW) 今年年底也有機會拿下藥證,只要有幾個真正成功的案例出現,就能夠帶動整個產業的士氣。
張念慈:我對台灣生技有信心!
其次就是我們自己的競爭力,張念慈表示,他之前也不只一次提過,台灣生技公司想要在全球市場競爭,要具備「四才」:分別是人才、題材、智財及錢財,四才兼具才有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機會。其中,第一重要的是人才,台灣最缺策略領導、選題的領導人才。其次則是題材,生技產業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只要在台灣找到題材,如何在海外領域找到題材更是重點。
第三則是智財,張念慈認為,台灣在全球擁有好幾千個專利,看似多,但都是有價值的嗎?要將專利變成產品販賣,一般來說,一顆新藥從發現到成功做出要來至少要 10 年。如何整合學研界,做到最完善的專利佈局,將專利期延長、專利最大化很重要,否則一個新藥上市達最高峰時,萬一專利馬上就到期了,這樣就失去價值了。
第四個重點是錢財,台灣最缺乏 Smart Money(長期投資的錢),尤其現在生技產業市場氛圍冷淡,募資不如過去榮景,市場散戶的熱錢不願意投入也不是件壞事,只是目前台灣資本市場並不成熟,國外資金也不願意冒風險進來台灣投資,增加尋找題材的困難度,有更多的國際基金進來投資,對生技公司資金才有真正幫助。
張念慈表示,台灣的生技公司要整合「四才」,效仿瑞士和以色列生技醫療集團的作法,只要有幾個大的生技醫療集團出現,綜效就會慢慢出現。生技產業終究還是要走上國際舞台,單打獨鬥是沒有辦法的,最終還是得循與大型國際藥廠合作一途,找到和自己技術相輔相成的藥廠或通路商,成為合作夥伴。
美國生技產業能如此成功,一路走來也花了 30 多年,現在生技醫療產業相關的公司有 5-6 千家,其中 150 家是有產品的,而其中僅有 50 家的產品是可以賣的。誰又能想像 1975 年的美國,僅有不到 20 家的生技公司,30 年後竟是如此繁榮景況?更何況台灣呢?現在灰心還太早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