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企業評級董事鄒宇軒預期,2018 年內房整體融資成本會上升,因境內發債收緊,已見到發展商轉向信託貸款或其他影子銀行趨勢,已知融資成本由原來的 5% 至 6%,升至 9%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鄒宇軒表示,由於內房公司紛紛轉向境外發債,「新美元債已見到貴了 (利息),主要因供應增加,同時境內債成本上升,故境外投資者都會以此作基準分析比較」,變相內房公司發債時亦要以更具吸引力的條件吸納投資者。

最令標普擔憂的,仍是信託融資情况。香港《明報》援引鄒宇軒指出,這部分年期通常較短,成本卻高,他們關注到信託融資在內房公司的資本結構佔比。

國海證券 11 月一份報告顯示,中資房企因 2017 年債券收益率上升太快,紛紛取消或推遲發債,更有回流信託融資跡象。房地產信託餘額在上半年升至 1.77 兆元 (人民幣 ‧ 下同),第 2 季發行量再創新高達 2705 億元,超過 2013 年第 4 季。

內房無論境內外「水喉」均受政策控制,如到境外發債需向發改委備案,今年第 2 季更傳停批房企海外發債﹔境內方面,踏入去年第 4 季,上交所、深交所發布《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再全面收緊房企公司債發行,直至近月只有零星公司債獲批。

標普提到,中國開發商仍面臨再融資風險,主要因他們 2015 及 2016 年在境內大舉發債,並集中在 2018 及 2019 年到期,估計內房市場調整,受累的以小型企業為主,大開發商受惠於整合,加上願意放慢買地步伐等,已可抵消規模擴張及行業放緩影響,預期獲評級的開發商明年信貸表現企穩。

鄒宇軒亦認為,不少上市房企在 2014 年後漸改善融資結構及成本,故融資成本增加不會帶來大麻煩

此外,中國樓市再步入調控周期,花旗首席中國策略師及亞太區地產業研究主管蔡金強早前受訪時表示,在限價的影響下,料 2016 年下半年至今年買下「地王」的發展商,將陷入艱難時期,但造就大房企的併購良機。

蔡金強形容,以往地價「跑得太狠,由 2016 年下半年至 2017 年升超過 1 倍多」,目前開發商都只能「賭限價何時放寬,如果 2019 年放鬆,大家都可以度過這個危機。但如果不放就有一批人 (買入地王的開發商) 要「入肉」」。

蔡金強預期將有一批小型或非上市房企受地王拖累會「跪低」,「開發商現在全力加速賣樓,逐漸準備下半年有大併購」。

另一方面,不少內房趁股價高配股,在 9 月份已有中駿置業 (1966-HK)、禹洲地產 (1628-HK) 分別配股籌資 14.36 億及 15.86 億港元,龍光 (3380-HK) 亦傳出配股,但其後澄清並無此事。龍頭融創 (1918-HK) 則在 7 月及 12 月分別配股集資逾 40 億及 78 億港元。

融創中國股價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