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有機雜糧研究團隊一行6人,由農藝學系侯金日副教授領軍,與同系莊愷瑋教授、生物資源系黃啟鐘副教授、食科系馮淑慧老師、微免系陳立耿副教授、生化系廖慧芬教授共同研究,進行有機紅豆與有機馬鈴薯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管理之研究,今(16)日舉辦管理講習及田間栽培觀摩會,農委會農糧署黃仲杰親臨視察,給予高度肯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講習會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農園館大視廳舉行,吸引近百位農業從業人員、鄉鎮市農會、農業改良場、社區大學學員及有機專業農民前往聽講。主要以有機紅豆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管理技術、種仁品質與抗氧化活性分析,以及有機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病蟲害管理技術、薯條加工特性及塊根抗氧化活性分析。有機紅豆與馬鈴薯輪作栽培下,對田間雜草相、產量及病蟲害之影響。隨後至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進行有機農場舉行馬鈴薯有機栽培技術田間觀摩。

此研究乃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所委託之「有機作物栽培、產品加工及資材、種子研究開發與商品化利用」技術研究之ㄧ環,經前三年單獨作物紅豆與馬鈴薯有機栽培與加工與品質之研究,後三年進行有機紅豆與馬鈴薯之輪作試驗,將所研究結果以講習會及田間觀摩之方式呈現,邀請雲嘉南各鄉鎮市農會之推廣人員、試驗研究單位改良場研究人員與有機作物栽培專業農戶一起來共同進行觀摩研討。

計畫主持人侯金日副教授表示,紅豆有機栽培適合於春作,在1月中旬種植,3月初至3月中旬開花,此時溫度上升,紅豆生育旺盛,田間自然天敵小黑花椿像、瓢蟲增加,可減緩開花時薊馬危害花器,約4月底至5月初收穫,可避開梅雨季節,但要克服莢果成熟時落葉不完全需人工採收之問題。

而有機馬鈴薯適合10月底至1月中種植,種植時以木黴菌粉末狀攪拌種薯,可減少土棲性病菌之危害,生育期噴施亞磷酸鉀可降低晚疫病發生。有機馬鈴薯進行免耕栽培,藉由敷蓋5至10公分稻草,馬鈴薯塊莖於稻草下即可生長,想吃時不用鋤頭挖,翻開稻草即可採馬鈴薯,相當方便,適合家庭式有機馬鈴薯種植。

有機紅豆種子與有機馬鈴薯塊莖具有抗氧化活性與抗氧化成分含量,包括自由機清除率、亞鐵螯合力、還原力、總酚類黃酮與花青素含量,則較慣行栽培噴灑農藥與施用化學肥料為高,顯示有機栽培紅豆與馬鈴薯抗氧化活性與能力較高,對人體健康有相當大幫助。

負責有機栽培病蟲害管理者黃啟鐘副教授表示,有機紅豆田與馬鈴薯田區使用斜紋夜盜蛾性費洛蒙誘殺器可降低斜紋夜蛾發生密度;黃色黏紙對葉禪、粉蝨、薊馬等害蟲有吸引力,施用蘇力菌也可有效控制鱗翅目害蟲,兩者皆可降低這些害蟲對作物之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