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7)年前往俄羅斯採集聲音資料庫的曾奕晴認為,「走過以往無法想像的地方,才發現原來世界這麼大!」極地與蒙古草原走一回,瞭解必須更謙虛、認真的去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刻。
曾奕晴今年從台灣大學森林系、物理系雙學位畢業,目前在加拿大溫哥華攻讀森林學院生物統計計;此外,曾在西伯利亞展開40天的極地研究與交流,錄下西伯利亞白鶴、北極燕鷗、天鵝的聲音,協助俄羅斯科學院建立聲音的資料庫,在孤寂的苔原拓展台灣生態研究視野。
曾奕晴今年7月帶上錄音機、集音盤、麥克風,從遠方的貝加爾湖,搭西伯利亞鐵路到外蒙古大草原,沿途收錄各種自然及人文的北國聲音,在廣裘的極地苔原上的風聲與鳥聲;她與在俄羅斯的最佳夥伴魯斯蘭(Ruslan)一起在亞庫茨克森林裡找鳥,在喬庫爾達的風雨中等船,經歷西伯利亞白鶴盤旋頭頂震翅鳴唱的震撼聲音。
曾奕晴指出,薩哈共和國東北邊界的自然保留區,是西伯利亞白鶴夏季繁殖的領域,也是水鳥繁殖換羽、馴鹿夏季遷徙的棲地,鄰近河床是研究者的珍貴資源,對保存鳥類及生物多樣性有重要地位;此外,她也懷念蒙古奶茶、苔原熱紅茶、冰冷風刮過臉頰,腳下踩著泥濘的永凍層。
曾奕晴表示,這些記憶不會消失,臉書「蒙古筆記」、「貝加爾湖之戀」等無數的篇章與照片,紀錄著「包廂把來自不同地方的旅人聚集起來,創造出獨特的旅程故事,絕對是西伯利亞鐵路最吸引人的地方!」鼓勵後進「帶著勇敢謙虛的心出走,世界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豔與反思」。
台灣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說,極地科學的研究計畫源起於2014年西伯利亞小白鶴落腳新北市金山區,喚起台灣重視環境保育,2016年6月台灣第一支極地的探險研究隊,在西伯利亞帶回白鶴、鳥類、植物等研究標本;春雷環境學社、無名氏、作家與「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合作,明年資助科學家讓北極夢發芽,激勵台灣年輕人跳脫舒適圈,探索生態起源的西伯利亞凍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奕晴今年7月帶上錄音機、集音盤、麥克風,從遠方的貝加爾湖,搭西伯利亞鐵路到外蒙古大草原,沿途收錄各種自然及人文的北國聲音,在廣裘的極地苔原上的風聲與鳥聲;她與在俄羅斯的最佳夥伴魯斯蘭(Ruslan)一起在亞庫茨克森林裡找鳥,在喬庫爾達的風雨中等船,經歷西伯利亞白鶴盤旋頭頂震翅鳴唱的震撼聲音。
曾奕晴指出,薩哈共和國東北邊界的自然保留區,是西伯利亞白鶴夏季繁殖的領域,也是水鳥繁殖換羽、馴鹿夏季遷徙的棲地,鄰近河床是研究者的珍貴資源,對保存鳥類及生物多樣性有重要地位;此外,她也懷念蒙古奶茶、苔原熱紅茶、冰冷風刮過臉頰,腳下踩著泥濘的永凍層。
曾奕晴表示,這些記憶不會消失,臉書「蒙古筆記」、「貝加爾湖之戀」等無數的篇章與照片,紀錄著「包廂把來自不同地方的旅人聚集起來,創造出獨特的旅程故事,絕對是西伯利亞鐵路最吸引人的地方!」鼓勵後進「帶著勇敢謙虛的心出走,世界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豔與反思」。
台灣春雷環境學社執行長廖仁慧說,極地科學的研究計畫源起於2014年西伯利亞小白鶴落腳新北市金山區,喚起台灣重視環境保育,2016年6月台灣第一支極地的探險研究隊,在西伯利亞帶回白鶴、鳥類、植物等研究標本;春雷環境學社、無名氏、作家與「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合作,明年資助科學家讓北極夢發芽,激勵台灣年輕人跳脫舒適圈,探索生態起源的西伯利亞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