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血觀音」在本屆金馬獎中大放異彩,主場景位於台糖公司所屬的高雄橋頭糖廠。雖然沾了「血觀音」的光而爆紅,不過其實橋頭糖廠大有來頭,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台蓋的第1座糖廠,並引進工業製糖技術,被稱為台灣工業之母。連時稱打狗港的高雄港,都是為了將橋頭糖廠產製的糖運回日本而興建。經台糖小心維護,並斥資 1800 萬元整修,超過 120 年的古蹟建築幾乎完全回復原始樣貌,是留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文化寶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影「血觀音」一舉拿下今( 2017 )年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觀眾票選最佳影片」4大獎項,無限風光,片中的日式建築低調內斂,充滿時代感,主場景位於高雄橋頭糖廠的廠長宿舍。

橋頭糖廠糖業博物館課長鄭乃綱指出,廠長宿舍建於 1940 年,距今已有 77 年歷史,屬於高雄市市定古蹟,為純木構造,未受西風影響,是純粹的日本文化遺址。至於另一個血觀音場景則在糖廠內的「社宅事務所」,是當年社長的辦公室兼住家,年代更早,已有 116 年歷史。

有別於廠長宿舍,社宅事務所為「洋皮日骨」建築,外觀為磚造巴洛克風格,內部則維持日式居家格局,當年可是全台最早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為了防禦抗日人士入侵,庭院還有砲台、小坦克,充分展現時代背景動盪。

▲橋頭糖廠內的社宅事務所有超過百年歷史,為全台最早的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難能可貴。(圖/取自橋頭糖廠粉專)

更具傳奇的是糖廠內一尊聖觀音像,恰巧與「血觀音」相互輝映。據說,糖廠蓋在原本的風水地上,初期運作諸事不順,員工傷亡頻傳。為了安撫民心,特地從日本奈良的藥師佛寺請來觀音像鎮壓,果然就讓一切平安上軌道。特別的是,這座觀音是青年童子相,為男兒身,經海內外收集古代銅鏡後打造,再鍍上金身,原本面貌閃閃發亮,卻為了防盜,當年糖廠將他漆成了黑色,一直保留至今,極具特色。

▲位於橋頭糖廠內的黑銅聖觀音像,被認為是護佑糖廠運作順利的功臣,也成為鄰近信仰中心。(圖/取自橋頭糖廠粉專)

講起橋頭糖廠過往風光,擁有建築師執照的鄭乃綱指出,能將古蹟妥善保存,是替百年後的子孫留下歷史足跡,了解早期台灣的生活氛圍、建築工法。

雖然橋頭糖廠因血觀音而聲名大噪,實際上,糖廠的歷史輝煌,風光不下於血觀音。鄭乃綱說, 1895 年,橋頭是日本人來台興建的第一座糖廠,並引進工業製糖技術,被稱為台灣糖業文化火車頭以及台灣工業之母,為了將橋頭糖廠產製的糖運回日本,還因此興建當時稱為打狗港的高雄港,並興建軌道引進火車頭,出現台灣第一台運糖的五分車,繁榮景象仍歷歷在目。

鄭乃綱指出,因應民眾需求,已研擬開放社宅事務所內部供遊客購票進入參觀,現正與電影公司接洽,希望取得血觀音的劇照授權,可更深刻徜徉電影場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