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大概沒有想到,一席「功德說」竟然成為他擔任行政院長以來,最受傷的一次發言。這不但說明了縣市首長慣用的語言模式,來到中央還是必須接受台北媒體和網路世代的殘酷洗禮,也顯示了勞動議題在台灣社會的敏感程度。
一例一休是蔡政府上任以來,始終沒有醒來的政治惡夢。這個惡夢來自於:民進黨在野時微向左傾的主張和語彙,不但和這個社會的現實並不完全相容,也和自己支持者的需求不盡相符。民進黨的支持者有很多年輕世代,但也有大量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及從業人員。這兩組人對於勞基法有著很不一樣的想像,而且彼此非常難以對話。
擺盪在這兩組人之間左支右絀,是民進黨在勞工議題上頻頻跌跤的原因。加上這個社會對勞基法的期望其實也總莫衷一是:一例一休在修法時被嫌不夠進步,實施後又被認為窒礙難行,再修法時又被指責背叛勞工,這真是「父子騎驢」成語的最佳詮釋。
原因是勞基法已經30多歲了,這部以工廠生產模式為藍本設計的法規,結構非常老舊,早就不適合現代多元型態的產業環境。面對現實,企業的型態和規模有千百種,同一家公司的行政、生產和研發人員也各有不同的工作型態,當勞動法規綁得很死,而所有人都要適用同一套制度的時候,當然是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這就是今年初一例一休實施後,各界怨聲載道的原因。
敢於承擔政治風險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他的修法主張,意在創造勞資雙方的彈性,也不能說是錯誤。不過,民進黨執政不到兩年,就兩度捅勞動議題這個馬蜂窩,真不知道該說是勇敢還是白目。
「執政路線該採取社會的『眾數』,而非社會的『少數』」。這是政院高層轉述賴清德對這次修法的闡釋,在偏向兩黨制的政治體制中,「往中間靠」確實是執政者必經之路。但民進黨想從偏左走向中間,就免不了要被原來的支持者質疑。而台灣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世代巨大落差的時刻,幾乎不可能同時討好所有人。
當民進黨往中間走,原來偏左的政治版圖就空了出來。因柯P光環而黯淡的時代力量,當然會緊抓這個乘勢而起的機會。國民黨雖然演不像,但也出了一個蔣萬安,一起競逐立法院的新一代「站神」。更不要說時代力量趁機搶占所謂「進步選民」的地盤。民進黨也許不認同這些政治表演,不過我必須說,這些都是民進黨路線調整之後,其他政黨自然會有的「正常能量釋放」,也是執政必然付出的代價。
回過頭來,執政黨又是怎麼因應這樣的變局?這段時間,民進黨的表現真的不怎麼樣。黨內多數期待修法,但作戰的時候不是動員不力、就是辯護無力。於是,即使民進黨在國會占多數,還是未能在議程上取得優勢,最後要難看的拉走站很久的徐永明;甚至還在委員會的投票中意外落敗,讓審查成為在野黨的表演舞台。種種挫敗都提醒民進黨,這個戰場沒有想像中簡單。
回到修法本身,作為執政者,政府不可能順應太過浪漫的想像。即使是沒競爭力的產業,也要讓他們有苟延殘喘的機會,保留轉型的空間。勞基法的修正,某種程度是在關照真正底層的勞動者,這些人的生計,必須靠加班來維持。「彈性」不只是給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更是讓這群人、以及他們背後的一整個家庭,避免失業或收入減少所帶來的衝擊。收入是很多中壯年的優先考量,這絕對不是浪漫的烏托邦主張可以彌補的。
但只要有彈性,就會有被濫用的可能。到目前為止,在防止彈性被濫用的努力上,行政團隊還要做更廣泛的說服。至於重整內部腳步,增加行政面向上的積極作為,都是執政團隊必須努力的方向。修改勞基法一事已經成為政治風暴,民進黨必須正視這場危機,否則勞基法真的會讓英德政府傷很大。
●作者:王時齊/政治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擺盪在這兩組人之間左支右絀,是民進黨在勞工議題上頻頻跌跤的原因。加上這個社會對勞基法的期望其實也總莫衷一是:一例一休在修法時被嫌不夠進步,實施後又被認為窒礙難行,再修法時又被指責背叛勞工,這真是「父子騎驢」成語的最佳詮釋。
原因是勞基法已經30多歲了,這部以工廠生產模式為藍本設計的法規,結構非常老舊,早就不適合現代多元型態的產業環境。面對現實,企業的型態和規模有千百種,同一家公司的行政、生產和研發人員也各有不同的工作型態,當勞動法規綁得很死,而所有人都要適用同一套制度的時候,當然是有人滿意、有人不滿意。這就是今年初一例一休實施後,各界怨聲載道的原因。
敢於承擔政治風險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他的修法主張,意在創造勞資雙方的彈性,也不能說是錯誤。不過,民進黨執政不到兩年,就兩度捅勞動議題這個馬蜂窩,真不知道該說是勇敢還是白目。
「執政路線該採取社會的『眾數』,而非社會的『少數』」。這是政院高層轉述賴清德對這次修法的闡釋,在偏向兩黨制的政治體制中,「往中間靠」確實是執政者必經之路。但民進黨想從偏左走向中間,就免不了要被原來的支持者質疑。而台灣社會已經進入一個世代巨大落差的時刻,幾乎不可能同時討好所有人。
當民進黨往中間走,原來偏左的政治版圖就空了出來。因柯P光環而黯淡的時代力量,當然會緊抓這個乘勢而起的機會。國民黨雖然演不像,但也出了一個蔣萬安,一起競逐立法院的新一代「站神」。更不要說時代力量趁機搶占所謂「進步選民」的地盤。民進黨也許不認同這些政治表演,不過我必須說,這些都是民進黨路線調整之後,其他政黨自然會有的「正常能量釋放」,也是執政必然付出的代價。
回過頭來,執政黨又是怎麼因應這樣的變局?這段時間,民進黨的表現真的不怎麼樣。黨內多數期待修法,但作戰的時候不是動員不力、就是辯護無力。於是,即使民進黨在國會占多數,還是未能在議程上取得優勢,最後要難看的拉走站很久的徐永明;甚至還在委員會的投票中意外落敗,讓審查成為在野黨的表演舞台。種種挫敗都提醒民進黨,這個戰場沒有想像中簡單。
回到修法本身,作為執政者,政府不可能順應太過浪漫的想像。即使是沒競爭力的產業,也要讓他們有苟延殘喘的機會,保留轉型的空間。勞基法的修正,某種程度是在關照真正底層的勞動者,這些人的生計,必須靠加班來維持。「彈性」不只是給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更是讓這群人、以及他們背後的一整個家庭,避免失業或收入減少所帶來的衝擊。收入是很多中壯年的優先考量,這絕對不是浪漫的烏托邦主張可以彌補的。
但只要有彈性,就會有被濫用的可能。到目前為止,在防止彈性被濫用的努力上,行政團隊還要做更廣泛的說服。至於重整內部腳步,增加行政面向上的積極作為,都是執政團隊必須努力的方向。修改勞基法一事已經成為政治風暴,民進黨必須正視這場危機,否則勞基法真的會讓英德政府傷很大。
●作者:王時齊/政治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