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五缺」的缺水議題,行政院長賴清德今 (7) 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他指出,目前台灣面臨產業用水持續成長、輸水用水效率偏低、區域水源分布不均與備援供水質量不足等四大問題,為此,行政院分別提出開源、節流、調度與備援等四大改善對策,以解決缺水問題,預期未來每年可增加 19 億噸的供水量。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說明,四大改善對策分為短期與中長期計畫,短期計畫訂於 2019 年前完成,中長期計畫則是要在 2031 年前完成。在開源的部分,將透過增加全台各地水庫、人工湖與再生水等方式,確保產業用水供應穩定安全。
節流方面,將持續辦理降低漏水率計畫,短期目標為 2019 年前由去年的 16% 降至 14.25%,最終目標是要在 2031 年前將漏水率降至 10%,並將加強灌溉管理、用水查核,及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使農業用水量由目前的每年 120 億噸減少至 2031 年的 118 億噸,此外,也將鼓勵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整體用水回收率要在 2031 年提升至 80%。
針對水源調度部分,將增加調度彈性,盤點重要大型工業區規劃增加複線,並強化輸水幹管計畫,相關工程包括板新供水改善二期計畫、桃園支援新竹自來水幹管、提升曾文水庫蓄水位與建立曾文南化連通管等,要建置區域支援調度幹管與產業園區供水管網;至於備援方面,將透過加強供水韌性與有效備援等方式,來降低枯水期面臨的缺水風險。
龔明鑫表示,預期在相關工程陸續完成後,北台灣將可達成北水南送的效益,利用翡翠水庫支援新北市、石門水庫支援桃園與新竹地區產業用水;中台灣的部分,啟動台中、彰化生活污水與農業尾水再利用後,預期在 2019 年可解決彰濱工業地區中期用水需求,到了 2031 年,可滿足苗栗、台中與彰化地區產業用水。
至於南台灣則是將啟動開發高雄 30 萬噸伏流水工程,強化高雄與台南的水源互調能力,預期 2019 年可因應南科中期用水需求,到了 2031 年,可滿足南部地區產業用水。
賴清德指出,若不將節流的水源計算在內,未來光是開源、調度與備援的供水能力,每年就可增加約 19 億噸供水量,相當於每天增加 520 萬噸供水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節流方面,將持續辦理降低漏水率計畫,短期目標為 2019 年前由去年的 16% 降至 14.25%,最終目標是要在 2031 年前將漏水率降至 10%,並將加強灌溉管理、用水查核,及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使農業用水量由目前的每年 120 億噸減少至 2031 年的 118 億噸,此外,也將鼓勵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整體用水回收率要在 2031 年提升至 80%。
針對水源調度部分,將增加調度彈性,盤點重要大型工業區規劃增加複線,並強化輸水幹管計畫,相關工程包括板新供水改善二期計畫、桃園支援新竹自來水幹管、提升曾文水庫蓄水位與建立曾文南化連通管等,要建置區域支援調度幹管與產業園區供水管網;至於備援方面,將透過加強供水韌性與有效備援等方式,來降低枯水期面臨的缺水風險。
龔明鑫表示,預期在相關工程陸續完成後,北台灣將可達成北水南送的效益,利用翡翠水庫支援新北市、石門水庫支援桃園與新竹地區產業用水;中台灣的部分,啟動台中、彰化生活污水與農業尾水再利用後,預期在 2019 年可解決彰濱工業地區中期用水需求,到了 2031 年,可滿足苗栗、台中與彰化地區產業用水。
至於南台灣則是將啟動開發高雄 30 萬噸伏流水工程,強化高雄與台南的水源互調能力,預期 2019 年可因應南科中期用水需求,到了 2031 年,可滿足南部地區產業用水。
賴清德指出,若不將節流的水源計算在內,未來光是開源、調度與備援的供水能力,每年就可增加約 19 億噸供水量,相當於每天增加 520 萬噸供水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