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機農業正夯,曾以農業科技自豪的台灣,有機栽培占比竟只有0.8%,連非洲都不如,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更高居世界第一。市議員吳敏濟2日質詢時,清蒸了外埔有機班的茭白筍請官員品嚐,要求市府積極輔導慣行農業朝有機或友善農業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敏濟引述有機農業研究機構FiBL今(2017)年發表的全球有機農業統計年報指出,2015年底全球有機種植面積達到5090萬公頃,全球有機食品市場產值2兆4949億新台幣,全球投入有機生產的人數已達到240萬人。有機農地對所有農地占比,世界六大洲占比最高的是大洋洲45%,其次是歐洲25%,亞洲8%居第4位,最低的是非洲3%,台灣竟然只有0.8%,實在令人汗顏。

吳敏濟指出,台灣農業過度依賴農藥,根據植病權威、中興大學植病系特聘教授曾德賜計算,台灣每公頃農藥用量達17公斤。拿來跟印度蔬菜研究所調查的資料相比,17公斤比全球平均值多了0.5公斤,比美國多2.25公斤,比歐洲多2.5公斤,比韓國多6.6,比日本更多了11公斤,名符其實的世界冠軍。

吳敏濟表示,最近與台中市有機發展協會合辦二場有機農業講座,瞭解農業人口老化接班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年輕人不願意終日與農藥為伍。根據聯合國相關組織,一項針對有機磷農藥影響2至5歲兒童神經系統的研究結果顯示,與生活在遠離農藥地區的孩子相比,生活在使用大量有機磷或其它農藥農田周邊的孩子短期記憶力比較差,學習能力也相對較低。要阻斷這個惡性循環繼續下去,政府應該要有改變的急迫性才行。

吳敏濟再舉台中市的水稻為例,全市水稻栽培面積13000公頃,有機米產銷班只有2班,面積21.98公頃,有機農業推廣工作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繼歐洲最大農業國家法國宣佈2025年農藥用量減半之後,10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也宣誓2027年台灣也要達到農藥減半。吳敏濟讚林主委有魄力,但台灣目前有機農業占比僅有0.8%,有機農業及不施化肥及農藥的友善農業必須要大幅度地增加,否則10年後要達到農藥用量減半的難度很高。

吳敏濟表示,台灣發展有機農業條件已經成熟,有機農業科技、市場行銷模式及盈利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政府要做的是大力推展,鼓勵依賴農藥及化肥的慣行農業朝有機或友善農業轉型。

農業局長王俊雄表示,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誓10年台灣要達到農藥減半,他認為方向正確,農藥減半雖很艱辛,但市府會大力來推廣並協助農民,朝向有機友善農業方向提升改進。雖農藥減半目標艱鉅,但市府會持續大力推廣,期盼將農業生產由慣行農業轉型為友善農業。

農業局表示,環境永續及食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持續透過多元輔導及補助政策,引導並鼓勵農民從事有機耕作,包括辦理有機集團栽培區、國產有機質肥料補助、栽培設施的補助、非基改大豆契作及有機栽培技術講座等,努力朝10年後農藥用量減半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