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三十年,恰好也是情勢逆轉的三十年。
1987年,台灣GDP是一千四百億美元,大陸是兩千八百億美元,小小的台灣占整個大陸的1/2,當年回鄉的老兵帶著家電、生活用品,讓許多大陸人驚豔,也讓大陸佩服台灣有著傲人的經濟成就。2007年,台灣GDP是四千億美元,大陸是三兆五千億美元;而到2016年,GDP台灣是五千兩百億美元,大陸成長到十一兆兩千億美元,大陸已是台灣的二十倍。
再看外匯存底,1987年外匯存底台灣為七百六十億美元,大陸一百六十億美元;2007年,台灣兩千七百億美元,大陸一兆五千百億美元;2016年,台灣四千三百多億,大陸則到了三兆。
當在台灣分享關於中國大陸進步的數據,往往有台灣人說「台灣小,大陸大,不能比」。這正是因為中國大陸進步飛快,以至於讓台灣人忘記,曾經,台灣是勝過大陸整體、沒有一個省能單獨勝過台灣。
然而,境隨時遷,2007年廣東省首度GDP超越台灣,隨後2008年江蘇省、山東省超越台灣,隨後浙江省、河南省也紛紛超越台灣。大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國民所得已經超越台北。《經濟學人》估計,中國在2021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高盛則預估在2030年。可想見,台灣未來的發展,不知道要落後大陸多少省份。
攤開客觀的數據,不是不愛台灣,也不是闡述大陸的進步,就必須放棄台灣的健保。
台灣的產業發展,也在空轉中消耗。以前做代工,現在還是做代工。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縱橫十年、數十年無敵手,卻顯示著新人不出頭的窘境。三十年前,張忠謀是大陸學習的樣板,但三十年來,台灣還是張忠謀,大陸成功的企業家已多到數不清。物聯網、無人機、VR、AI人工智能,當前全球的產業趨勢,台灣能跟得上的有多少?而大陸卻在多方面已獨占鰲頭。
FIR有首歌,「錯過就不再回來,直到現在我還默默地等待」。
在早年大陸一窮二白時,台商若勇敢西進,至少賺了20年,並成為大陸知名企業。可惜當時台灣戒急用忍、搞南向,大陸經濟崛起後,台商再赴陸投資,雖然也是賺,但情勢不比當年。
人民幣逐漸強勢,人民幣加入SDR、越來越多石油國家願意使用人民幣結算、而台灣本來能夠爭取到最大的RQFII額度(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卻一再拖延,被世界各國搶走。台灣跟南韓的貿易競爭,台灣本來能夠提前暢通兩岸的經貿,讓台灣商品免稅出口到大陸,搶走南韓的生意,卻因故拖延,最後南韓跟大陸談好了協定,台灣產品競爭力下降。
大陸一直默默等待台灣的合作,但是很多機遇,錯過就不再回來。
三十年來,台灣的籌碼與底氣,一直在流失。
●作者:侯漢廷/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看外匯存底,1987年外匯存底台灣為七百六十億美元,大陸一百六十億美元;2007年,台灣兩千七百億美元,大陸一兆五千百億美元;2016年,台灣四千三百多億,大陸則到了三兆。
當在台灣分享關於中國大陸進步的數據,往往有台灣人說「台灣小,大陸大,不能比」。這正是因為中國大陸進步飛快,以至於讓台灣人忘記,曾經,台灣是勝過大陸整體、沒有一個省能單獨勝過台灣。
然而,境隨時遷,2007年廣東省首度GDP超越台灣,隨後2008年江蘇省、山東省超越台灣,隨後浙江省、河南省也紛紛超越台灣。大陸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國民所得已經超越台北。《經濟學人》估計,中國在2021年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高盛則預估在2030年。可想見,台灣未來的發展,不知道要落後大陸多少省份。
攤開客觀的數據,不是不愛台灣,也不是闡述大陸的進步,就必須放棄台灣的健保。
台灣的產業發展,也在空轉中消耗。以前做代工,現在還是做代工。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縱橫十年、數十年無敵手,卻顯示著新人不出頭的窘境。三十年前,張忠謀是大陸學習的樣板,但三十年來,台灣還是張忠謀,大陸成功的企業家已多到數不清。物聯網、無人機、VR、AI人工智能,當前全球的產業趨勢,台灣能跟得上的有多少?而大陸卻在多方面已獨占鰲頭。
FIR有首歌,「錯過就不再回來,直到現在我還默默地等待」。
在早年大陸一窮二白時,台商若勇敢西進,至少賺了20年,並成為大陸知名企業。可惜當時台灣戒急用忍、搞南向,大陸經濟崛起後,台商再赴陸投資,雖然也是賺,但情勢不比當年。
人民幣逐漸強勢,人民幣加入SDR、越來越多石油國家願意使用人民幣結算、而台灣本來能夠爭取到最大的RQFII額度(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卻一再拖延,被世界各國搶走。台灣跟南韓的貿易競爭,台灣本來能夠提前暢通兩岸的經貿,讓台灣商品免稅出口到大陸,搶走南韓的生意,卻因故拖延,最後南韓跟大陸談好了協定,台灣產品競爭力下降。
大陸一直默默等待台灣的合作,但是很多機遇,錯過就不再回來。
三十年來,台灣的籌碼與底氣,一直在流失。
●作者:侯漢廷/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