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舉辦的KOM台灣自行車登山王,20日圓滿落幕,當所有焦點都放在環法、環西、環義的「三冠王」尼巴利與幾位國外歷屆登山王的身上時,其實國內的幾位選手的奮戰精神,更值得讓所有車友多多認識。其中彭源堂與劉書銘兩位選手的參賽,就是眾多國內自行車選手在這賽事拚搏故事的其中一個例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單車運動界許多無名的英雄還在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前進。(圖/記者宋德威攝 , 2017.10.24)

彭源堂1993年5月10日出生,24歲的彭源堂身高173公分,體重68公斤;在國中之前,彭源堂對自行車運動完全不了解,看到車隊的同學在練車,感覺很好玩、國二時才決定加入自由車隊。但才騎半年多,就在雨中練習摔得全身傷,家人因擔心而反對。彭源堂不諱言,覺得練車好辛苦,所以並沒有很認真在練;直到一年後參加中運會比賽拿到好成績,騎出成就感,才有真正想要好好練車。

▲選手的精神也是一種最好借鏡,不放棄往前方邁進,才是成就一個偉大的夢想該有的態度。(圖/記者宋德威攝 , 2017.10.24)

彭源堂因為求好心切,由於練習過度的情況下還作重量訓練,導致腰部受傷,再加上未及時治療,嚴重到影響生活作息,連久坐都很不舒服。在治療的2年休養期間,彭源堂好想念騎車的日子。他說,那是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候,我已經完全放棄騎車的念頭,覺得自己的腰好不了,但身邊的人一直鼓勵我,才讓我燃起復健的動力。

▲KOM台灣自行車登山王圓滿落幕。(圖/主辦單位提供 , 2017.10.24)

2013年1月傷癒復出,彭源堂十分努力,為了重拾自行車的比賽,不是只有復健,還要加強訓練核心肌群,但其中的痛苦,一般人很難以想像。而恢復練習的一開始,連女生都騎不贏,讓他非常沮喪。當登上2017年KOM台灣選手的第一名,成為新一代的登山王,想想看這位台灣選手從谷底爬上頒獎台的過程,他經過多少復健的痛苦以及不斷的練習與挫折的面對,這樣的精神是值得讓所有車友們敬佩。

如果你對自行車賽事關注的時間夠長,劉書銘是這次KOM自行車選手當中,已退役的台灣國手,在台灣自行車比賽興盛的年代,劉書銘是自行車賽事的常勝軍,隨著年紀增加,賽事減少,他也必須回歸到一般人的生活-上班。

▲選手的精神也是一種借鏡,不放棄往前方邁進,成就一個偉大的夢想該有的態度。(圖/記者陳佩琪攝 , 2017.10.24)

依然熱愛騎自行車的書銘,只能在下班與假日騎車,今年獲得DIZO自行車品牌的贊助,終於又有回到賽到場上的機會,這一次參加KOM,書銘在接下任務時的決定與參賽過程中的拼鬥精神令人感動。

他說,一個月左右的練習期間,我盡量在南部找山路去爬,漸漸的找回爬山的感覺,比賽路線也跑了兩次,今日西進,隔天東進,過程很累很辛苦,尤其快到武嶺時,天氣又冷又溼又很累,騎到好想放棄,但是接了任務就要朝目標努力完成。

一個月過得很快,終於到了比賽當天,天還沒亮就起床,感覺似乎很久沒有參加這麼有挑戰性的賽事,心情是興奮的,一開賽時對於比賽的節奏有點不是那麼順暢,但盡量還是保持在能最省力的狀態;到了中段,集團攻擊出去,開始分裂,眼看跟不上嶺先集團,於是踩著自己的配速,ㄧ路到大禹嶺。當下已經感覺雙腳快抽筋,跟本快踩不動了,但還是不斷告訴自己,比賽就是要盡全力的把它完成,不能讓這陣子辛苦的練習付諸流水,一步步的踩踏到終點。最終總排名38,台灣11,雖然沒緣站上頒獎台,但已經盡了力。

他表示,很感謝公司的資源與支持,還有陪伴我辛苦的後勤與老婆的支援,很開心參與到這次賽事,熱血又再次的沸騰,我是劉書銘,不浪費每次心跳。

▲單車運動,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有氧運動之一。 (圖/記者陳佩琪攝 , 2017.10.24)

二則台灣選手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角,在國內的體育賽事裏,還有許多無名的英雄還在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前進,選手的精神也是一種最好借鏡,不放棄往前方邁進,才是成就一個偉大的夢想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