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全募兵制下的台灣兵役窘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澄清與媒體追蹤

6月18日,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少將發佈新聞稿澄清,有關軍事訓練役成部隊負擔,未來不再進入部隊訓練的相關報導,報導內容為媒體臆測,與現況不符,籲請大眾勿聽信不實報導。

這新聞起源於1月5日的報導,當時報導內容為,配合國軍轉型募兵制,83年次以後的役男,役期改為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雖然4個月的役期不變,但第一階段入伍訓練改為5周,第二階段調整為11周。第一階段於新訓旅舉行,以步兵兵科來說這階段為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步槍兵,第二階段再到各兵科訓練中心或各軍團的專長訓練中心,進一步學習機槍等類的其他專長。

相關新聞第三條則是,10月8日,軍事訓練役役男參加重大演訓,恐拖累第一線部隊的新聞。後續則是媒體訪問立委、退役中階軍官、退將,一致認為:軍方將這批受訓4個月的新兵,投入類似漢光演習之類的實彈訓練,在沒有經過更高階的訓練與專長認證通過前,無異增加危安因素。

然實情果真如此?

▲本次漢光33演習,高階將官前往澎湖視導前運澎湖的後備部隊,部隊並非不能戰只差沒有訓練。(圖/青年日報)

台灣兵役現況

過往台灣三軍結構為義務役多、志願役少,但在兩黨政治炒作、民粹意志抬頭與全募兵制政策制度下,目前軍隊結構已形成志願役多、義務役少的狀況,這些義務役役男的服役年限也從兩年逐漸縮減到20、18、16、14、12與最終4個月的狀況。

扣除替代役外,這批受訓4個月的役男與大部分的志願役官士兵構成台灣軍隊,未來在全募兵制下,這批役男可能不用服兵役。然近幾年全募兵制尚未「達標」,各級單位除戰訓本務外還得肩負招募任務,不足的人力缺額部分還是得由義務役官士兵來擔任,但即使如此,各單位的「編現比」依舊很吃緊。

那這些受訓官士兵能不能用?答案是有些單位可以用,有些單位不能用。越是精密度高,需長時間訓練的單位,絕對不會用這受訓4個月的兵,理由很簡單,因為尚未受訓完畢下部隊,進訓官士兵就得退伍了,那何必浪費進訓能量?但軍隊也不全然是專業單位,許多勤務非專業訓練的官士兵也可以承擔。

海空軍雖為專業軍種,但很多兵科也可以由義務役官士兵擔任,諸如文書兵、政戰、傳令等等,陸軍許多受訓較短的兵科,在前8後8周,或是現在改為前5周基礎訓,後11周專業訓的裝況下,依舊可以擔任勤務支援甚至是戰鬥支援兵科的任務。戰鬥支援泛指工兵、通訊兵、化學兵;勤務支援泛指補給、保修、運輸、衛生等兵科。各級單位在接收新兵與分派新兵源時,也斷無可能將這批受訓4個月的新兵撥補到專業單位內。

▲台灣兵役制度紊亂是一個大問題,部隊去除帶隊官背值星帶的作法,未料在成功嶺受訓的替代役役男帶隊官,卻還保有值星帶。(圖/陳國銘)

為什麼不可以?

有興趣的讀者若依照時間序列再回顧上述新聞,可以發現首先是媒體根據官員轉述說軍事訓練役不下部隊訓練,後續國防部澄清部隊訓練基礎訓5周、專業訓11周後,媒體又「加碼」抬出立委與退將意見,述說不能讓這批4個月的士兵參與演訓,但若仔仔細思量便可看出其中矛盾。

首先是退將意見。一般來說將官退役時都很會說,那請問你們當初還在位的時候是如何解決此問題的?還不是把這種按照你們現在這種說法,不算「合格」的兵排入演訓或勤務內?政客的回答則是看報紙標題跟著記者提問回應,既然你們知道軍方的困境,那就修法,研擬政策修改方案,而不是跟隨媒體起舞博版面。

再以媒體所述,若讓這批受訓4個月的官士兵參與類似漢光演習之類的「實彈」演訓實在是不妥,然而近幾年的漢光演習科目多達60餘項,絕大多數都為實兵不實彈的科目,這批受訓4個月的官士兵依舊可以戰場警戒、交通管制、營區宿營地衛哨等任務,透過野外演訓機會讓若干義務役官兵產生從軍念頭,誰曰不宜?每年夏季,軍方開辦且網路報名搶破頭的青年國防夏令營,不就是透過接觸軍武事物,進而讓青年學子興起從軍念頭?那透過戰演訓鼓舞義務役官兵從軍的想法又有何不能?

▲每年夏季的軍事夏令營都吸引許多學子爭相報名體驗,若透過演訓讓義務役官士兵興起服役念頭,誰曰不宜?(圖/軍聞社)

部隊目前缺員是一個事實,用義務役官士兵來從事戰演訓也是不得已,國防部依舊得按照基礎訓5周、專業訓11周的進訓方式進行,並將完訓後的官兵送入各單位服役,真碰到部隊戰演訓時也可以充當留守營區兵力運用。

再換個角度說,這些義務役官士兵完訓後不下部隊,難道繼續待在受訓單位到退伍?換做一般民間企業也不會這樣派任,媒體圈則更多還沒受訓完畢就要菜鳥上陣的案例。

那何以媒體生態可以這樣,軍隊卻不行呢?軍隊是一種高危險的職業並沒有錯,但若在排除危安因子後,讓這批義務役士兵體驗戰場氛圍誰曰不宜?還是說,軍方得按照媒體的意思,讓這批義務役官士兵一直受訓到退伍、好讓媒體沒有說嘴的空間?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