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黃金周節後,滬深兩市又出現個股股東密集減持現象!數 10 家上市公司公告相關股東的減持計畫,其中不乏「清倉式減持」,令市場人士擔憂其將對 A 股帶來不利影響。
國慶節後 A 股迎來反彈行情,同時也激發了一部分產業資本減持的衝動。Wind 統計顯示,截至 10 月 11 日,滬深兩市共有 48 家上市公司公告了相關股東的減持計畫,部分公司甚至出現股東「清倉式」減持。
例如,蘇試試驗 (300416-CN) 於 10 日晚間公告,股東張俊華計畫在 2017 年 11 月 1 日至 2018 年 4 月 30 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39000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11%。而張俊華持有公司 39000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11%,等於是全部清倉。
市場分析認為,減持公告密集出現有可能跟 5 月 27 日公佈的「減持新規」有一定關聯。減持新規要求更多類型的股東需要公告減持行為 (主要增量是此前通過定增或首發進入,但持股比例低於 5% 的股東),需要披露減持公告股東的基數較新規前提升。
在 8 月 15 日至 9 月初新公佈的 49 項減持公告中,有 31% 是因新規調整而增加的披露行為,而期間減持實際規模並未出現明顯上升。
事實上,減持新規公佈後,清倉式減持規模已經大幅降低。據招商證券 9 月初統計相關資料顯示,減持新規前後,清倉式減持 (減持量占流通股比例大於 1%) 規模占比由之前的 72.83% 減少至 55.89%;過橋式減持占比從 80% 減少至 50%;減持套現規模明顯收縮。
有趣的是,9 月份隨著滬深兩市衝高回落、漲跌分化,產業資本減持市值巨增,為 8 月份的 4 倍多,創下年內最高水準。不過,同時,增持市值亦則翻倍,為年內第 2 高。
西南證券的統計資料顯示,8 月份根據上市公司公告計算的限售股解禁後減持市值為 38.85 億元 (人民幣,下同),涉及上市公司 157 家,共計 26555.40 萬股。 9 月份公告的限售股解禁後的減持情況,顯示規模較前月巨增。9 月份限售股解禁後合計減持市值為 172.03 億元(二級市場減持 51.00 億元,大宗交易減持 121.03 億元),比 8 月份增加 133.18 億元,為其 4 倍多,為年內最高水準。
原限售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和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 283 家上市公司中,被減持市值最大的前 5 家上市公司分別為海康威視 (002415-CN)、分眾傳媒 (002027-CN)、立訊精密 (002475-CN)、索菲亞 (002572-CN)、國泰君安 (601211-CN),減持市值均在 3 億元以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8 月份上市公司股份獲得增持市值共計 66.21 億元,涉及上市公司 165 家,共計 48923.06 萬股。9 月份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市值共計 153.72 億元 (二級市場增持 116.61 億元,大宗交易 增持 37.12 億元),比 8 月份增加 87.51 億元,為其 2 倍多,為年內第二高。
被增持的 210 家上市公司中,被增持市值最大的前 5 家上市公司為康得新 (002450-CN)、索菲亞、尤夫股份 (002427-CN)、愛建集團 (600643-CN)、利亞德 (300296-CN),增持市值均在 4 億元以上。
統計顯示,增持行為更多在「熊市」中發生,而減持行為更多在「牛市」背景下進行;剔除 2015 年政策影響,增 / 減持多發生在 1 月、12 月以及年中;增持發生較多的行業有電氣機械與專業設備、化學、醫藥等; 減持多的行業則是電腦、軟體和專用設備製造業等。
市場擔憂大股東大幅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的股票,股價短期內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中國證券報》引述中信證券深圳公司首席投資顧問符海問指出,關鍵仍要看上市公司本身的體質好壞,好公司影響不大,但若大股東減持是因為公司已出現向壞的拐點,股價自然會受到影響。
符海問說,總體上看,單憑這幾天 A 股 10 幾家甚至幾 10 家公司出現股東減持的情形,不大可能對 A 股市場對顯著影響,投資者其實不必過度解讀,目前 3000 多家公司來看,公佈減持計畫的數量占比很小,不具備普遍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蘇試試驗 (300416-CN) 於 10 日晚間公告,股東張俊華計畫在 2017 年 11 月 1 日至 2018 年 4 月 30 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39000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11%。而張俊華持有公司 39000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11%,等於是全部清倉。
市場分析認為,減持公告密集出現有可能跟 5 月 27 日公佈的「減持新規」有一定關聯。減持新規要求更多類型的股東需要公告減持行為 (主要增量是此前通過定增或首發進入,但持股比例低於 5% 的股東),需要披露減持公告股東的基數較新規前提升。
在 8 月 15 日至 9 月初新公佈的 49 項減持公告中,有 31% 是因新規調整而增加的披露行為,而期間減持實際規模並未出現明顯上升。
事實上,減持新規公佈後,清倉式減持規模已經大幅降低。據招商證券 9 月初統計相關資料顯示,減持新規前後,清倉式減持 (減持量占流通股比例大於 1%) 規模占比由之前的 72.83% 減少至 55.89%;過橋式減持占比從 80% 減少至 50%;減持套現規模明顯收縮。
有趣的是,9 月份隨著滬深兩市衝高回落、漲跌分化,產業資本減持市值巨增,為 8 月份的 4 倍多,創下年內最高水準。不過,同時,增持市值亦則翻倍,為年內第 2 高。
西南證券的統計資料顯示,8 月份根據上市公司公告計算的限售股解禁後減持市值為 38.85 億元 (人民幣,下同),涉及上市公司 157 家,共計 26555.40 萬股。 9 月份公告的限售股解禁後的減持情況,顯示規模較前月巨增。9 月份限售股解禁後合計減持市值為 172.03 億元(二級市場減持 51.00 億元,大宗交易減持 121.03 億元),比 8 月份增加 133.18 億元,為其 4 倍多,為年內最高水準。
原限售股股東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和大宗交易進行減持的 283 家上市公司中,被減持市值最大的前 5 家上市公司分別為海康威視 (002415-CN)、分眾傳媒 (002027-CN)、立訊精密 (002475-CN)、索菲亞 (002572-CN)、國泰君安 (601211-CN),減持市值均在 3 億元以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8 月份上市公司股份獲得增持市值共計 66.21 億元,涉及上市公司 165 家,共計 48923.06 萬股。9 月份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市值共計 153.72 億元 (二級市場增持 116.61 億元,大宗交易 增持 37.12 億元),比 8 月份增加 87.51 億元,為其 2 倍多,為年內第二高。
被增持的 210 家上市公司中,被增持市值最大的前 5 家上市公司為康得新 (002450-CN)、索菲亞、尤夫股份 (002427-CN)、愛建集團 (600643-CN)、利亞德 (300296-CN),增持市值均在 4 億元以上。
統計顯示,增持行為更多在「熊市」中發生,而減持行為更多在「牛市」背景下進行;剔除 2015 年政策影響,增 / 減持多發生在 1 月、12 月以及年中;增持發生較多的行業有電氣機械與專業設備、化學、醫藥等; 減持多的行業則是電腦、軟體和專用設備製造業等。
市場擔憂大股東大幅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的股票,股價短期內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中國證券報》引述中信證券深圳公司首席投資顧問符海問指出,關鍵仍要看上市公司本身的體質好壞,好公司影響不大,但若大股東減持是因為公司已出現向壞的拐點,股價自然會受到影響。
符海問說,總體上看,單憑這幾天 A 股 10 幾家甚至幾 10 家公司出現股東減持的情形,不大可能對 A 股市場對顯著影響,投資者其實不必過度解讀,目前 3000 多家公司來看,公佈減持計畫的數量占比很小,不具備普遍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