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原油庫存出現意外下滑之後,油價周三收高,但四周來首次回升的汽油庫存增加,讓升幅受限。
「數據表明,煉油廠已經從(颶風)哈維衝擊中恢復,最重要的是下游業務恢復正常。」《Sevens Report》聯合編輯 Tyler Richey 說。
11 月交貨的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上漲 26 美分或 0.5%,在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收報每桶 52.14 美元,收復週二跌幅約 0.7% 的大部分失土。
美國能源信息署 (EIA) 週三表示,在過去三周大幅上漲後,截至 9 月 22 日的一周內,國內原油供應量下降了 180 萬桶。這一下滑與 S&P 全球普氏調查分析師預測增加 130 萬桶相反。據美國石油學會 (API) 的數據則顯示下降了 76.1 萬桶。
ClipperData 石油分析師 Troy Vincent 說,報告中的亮點並不是原油庫存的上漲,「而是原因」。「EIA 評估顯示,上週煉油運行和出口量均大幅上漲」,煉油廠的投產量比上周平均每天增加了 100 多萬桶。
據報導,出口據報每天增加超過 50 萬桶至 149 萬桶,「創 EIA 每週統計最高水平,」Vincent 說。「出口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應該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直到布侖特和 WTI 溢價開始收緊。」
11 月交貨的布侖特原油高於 WTI 約 6 美元,收盤下跌 54 美分或 0.9%,繼週二下跌 1% 之後,在 ICE 期貨交易所報每桶 57.90 美元。週一攀升 3.8%,是 2015 年 7 月初以來最高的即月合約價。
根據 EIA 報告,在美國汽油庫存連續三週下滑後,本週上漲了 110 萬桶,而精餾成品庫存下降了 80 萬桶。分析師的調查則顯示汽油庫存減少 10 萬桶,包括熱燃油在內的精餾成品為下降 210 萬桶。
在 NYMEX,10 月交貨的汽油下跌 4.5 美分或 2.6%,至每加侖 1.654 美元;而 10 月交貨的熱燃油收於每加侖 1.846 美元。
AvaTrade 首席市場分析師 Adrienne Murphy 表示,夏季傳統上是「煉油廠為寒冷冬季生產多餘的柴油和熱燃油庫存」。「鑑於庫存量減少,這個比平常更冷的冬天將意味著價格上漲。」
週一時,WTI 期貨價格進入牛市,自 6 月份的低位上漲超過 20%。
另外在週三的 NYMEX,10 月天然氣上漲 5.6 美分或 1.9%,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 2.974 美元。 新的 11 月合約上漲 6.1 美分或 2%,收於 3.061 美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1 月交貨的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上漲 26 美分或 0.5%,在紐約商品交易所 (NYMEX) 收報每桶 52.14 美元,收復週二跌幅約 0.7% 的大部分失土。
美國能源信息署 (EIA) 週三表示,在過去三周大幅上漲後,截至 9 月 22 日的一周內,國內原油供應量下降了 180 萬桶。這一下滑與 S&P 全球普氏調查分析師預測增加 130 萬桶相反。據美國石油學會 (API) 的數據則顯示下降了 76.1 萬桶。
ClipperData 石油分析師 Troy Vincent 說,報告中的亮點並不是原油庫存的上漲,「而是原因」。「EIA 評估顯示,上週煉油運行和出口量均大幅上漲」,煉油廠的投產量比上周平均每天增加了 100 多萬桶。
據報導,出口據報每天增加超過 50 萬桶至 149 萬桶,「創 EIA 每週統計最高水平,」Vincent 說。「出口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應該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直到布侖特和 WTI 溢價開始收緊。」
11 月交貨的布侖特原油高於 WTI 約 6 美元,收盤下跌 54 美分或 0.9%,繼週二下跌 1% 之後,在 ICE 期貨交易所報每桶 57.90 美元。週一攀升 3.8%,是 2015 年 7 月初以來最高的即月合約價。
根據 EIA 報告,在美國汽油庫存連續三週下滑後,本週上漲了 110 萬桶,而精餾成品庫存下降了 80 萬桶。分析師的調查則顯示汽油庫存減少 10 萬桶,包括熱燃油在內的精餾成品為下降 210 萬桶。
在 NYMEX,10 月交貨的汽油下跌 4.5 美分或 2.6%,至每加侖 1.654 美元;而 10 月交貨的熱燃油收於每加侖 1.846 美元。
AvaTrade 首席市場分析師 Adrienne Murphy 表示,夏季傳統上是「煉油廠為寒冷冬季生產多餘的柴油和熱燃油庫存」。「鑑於庫存量減少,這個比平常更冷的冬天將意味著價格上漲。」
週一時,WTI 期貨價格進入牛市,自 6 月份的低位上漲超過 20%。
另外在週三的 NYMEX,10 月天然氣上漲 5.6 美分或 1.9%,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 2.974 美元。 新的 11 月合約上漲 6.1 美分或 2%,收於 3.061 美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