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知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Kenichi Ohmae) 近日在財經網站《品途商業評論》上刊文指出,他在任職 30 多年的顧問生涯後發現,當前許多年輕人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
大前研一表示,所謂邏輯思維的路線,就是邏輯地思考事物的思維路線。,面對新問題或是沒有前例可循的問題時,死記下答案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一定要以得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自己的研究進行邏輯思考,並找到答案、解決問題。
而「邏輯思考」則是實現這一點的基礎,是今後世界上最重要的、進入社會前必須掌握的技術。
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進入社會後能用到什麼?用過「對數」嗎,用過「微積分」嗎?恐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除了加減算都沒用過」吧,而學生進入社會後必須用到的東西,卻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
大前研一強調,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追本溯源、重新研究並找到答案,這將是世界上最有用的能力,這是邏輯思考和商業上必不可少的「問題解決法」的基礎,只要擁有了這種能力,多難的問題都能夠解決。
電磁學上有一個叫做「麥克斯韋電磁方程式」的基礎方程式,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要學會了這個,以後所有求電磁的問題都能用這個公式來計算,所以沒必要記住更多的方程式。只是這樣的人考試分數會很差,可能是因為從基本展開再計算很麻煩,在有限的時間內來不及,但是這種類型的人進入社會反而會取勝,因為進入社會解決問題時,不會存在考試時的時間限制。
漢斯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萬事喜歡從源頭開始討論。雖然漢斯很優秀,但做事不得要領,計算時也會從麥克斯韋的電磁方程式那樣的基本公式開始,不使用幾張草稿紙就不能推導出複雜的公式,所以這傢伙考試成績很差。
但是,無論什麼難題漢斯都能解開,對此大前研一感到非常吃驚,因為... 愛因斯坦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大前研一的另一個同學羅伯特 · 弗雷德里克森也是這樣,在攻讀博士課程時,習慣一切都從原理開始計算。羅伯特一定會自己走到黑板前,花費時間認真解題。緊張的期末考試期間,羅伯特會去新奧爾良看狂歡節,或者大前研一在圖書館拼命學習時,羅伯特卻忙著和女人約會,即使這樣,羅伯特的成績在班裡卻總是第一,而且在班級內討論時,羅伯特總是能從本質論的角度,提出獨創的想法。
大前研一表示,在班裡,大家都很尊重羅伯特,而像漢斯和羅伯特這樣的人,大前直言,他在日本從沒有看到過。他深切感覺到,正是像漢斯和羅伯特這樣的人創造了美國的科學和經濟,領導了 NASA。
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邏輯思考都是通用的,21 世紀是無處尋找答案的時代。文明的爭論爆發,即使是美國也找不到答案。在這個時代,只能用邏輯來說服人。所以,確立邏輯思考的路線,並且掌握語言和 IT 工具的人比起只是單純大量累積知識的人來說,將是絕對的強者,培養這樣的人,才是 21 世紀的教育目標。
好資訊就是解決問題的資訊,有了這個才能做好分析,結果就會得到以前沒有註意過的、新的、有意義的發現。
大前研一舉例,很多企業通過收集資訊來進行問題分析,可是,「從分析中你能明白什麼?」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即使回答了,充其量也是籠統而模棱兩可地回答「明白了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大多數人不能把分析後了解的「大量事實」按共同點分類並歸納出「主要發現了什麼」。但是,當大家學會歸納地考慮問題後,就能歸納事實,最後就能夠發現本質問題。
大前研一強調,要發現問題,不能靠想,必須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反過來說,能把這種措施變成自己的東西,就能夠為問題的解決作貢獻。這種措施就是,在充分理解「解決問題的意義」的基礎上,「理解自己公司所處的環境」、「有效收集情報」、「把數據圖表化後考慮」、「用框架圖整理以加深理解」等,就是要理解這些重要的思考方法。
所謂的解決問題可以理解成,在發現問題的那一瞬間,六成左右的工作就結束了。反過來說,只有發現了問題點,才能夠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大前研一進一步分享,那麼要如何使自己具備易於「發現問題」的特質呢?首先要務,就是要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變成習慣,這樣才能學到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
1. 閱讀演練問題。
2. 把答案在自己的頭腦中歸納並思考,把想法寫在紙上。
3. 邊看自己寫在紙上的想法邊考慮「這樣好不好」。
4. 要是覺得有不充分不明確的地方,就再重新推敲補充它。
5. 將 1 至 4 項不斷重複。
6. 看「解答提示」,學習解決辦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死記硬背的知識是毫無價值的:
大前研一指出,要將死記硬背的知識活化,是需要具備一個清晰的邏輯頭腦,那麼在教育上,人們可以做出甚麼呢?1. 確定邏輯思維的路線,2. 掌握英語等語言以及 IT 技術。大前研一表示,所謂邏輯思維的路線,就是邏輯地思考事物的思維路線。,面對新問題或是沒有前例可循的問題時,死記下答案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一定要以得到的信息為基礎,通過自己的研究進行邏輯思考,並找到答案、解決問題。
而「邏輯思考」則是實現這一點的基礎,是今後世界上最重要的、進入社會前必須掌握的技術。
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進入社會後能用到什麼?用過「對數」嗎,用過「微積分」嗎?恐怕大部分人都會回答「除了加減算都沒用過」吧,而學生進入社會後必須用到的東西,卻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
大前研一強調,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追本溯源、重新研究並找到答案,這將是世界上最有用的能力,這是邏輯思考和商業上必不可少的「問題解決法」的基礎,只要擁有了這種能力,多難的問題都能夠解決。
電磁學上有一個叫做「麥克斯韋電磁方程式」的基礎方程式,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要學會了這個,以後所有求電磁的問題都能用這個公式來計算,所以沒必要記住更多的方程式。只是這樣的人考試分數會很差,可能是因為從基本展開再計算很麻煩,在有限的時間內來不及,但是這種類型的人進入社會反而會取勝,因為進入社會解決問題時,不會存在考試時的時間限制。
邏輯思考是成為領導必備的條件:
大前研一回顧,他第一次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留學美國後學習 MIT (麻省理工學院) 的博士課程時。MIT 的同班同學中有一個叫漢斯 · 維德瑪的瑞士人,這人極其聰明,而畢業後,該位同學與大前研一一起進入麥肯錫公司成為董事。漢斯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萬事喜歡從源頭開始討論。雖然漢斯很優秀,但做事不得要領,計算時也會從麥克斯韋的電磁方程式那樣的基本公式開始,不使用幾張草稿紙就不能推導出複雜的公式,所以這傢伙考試成績很差。
但是,無論什麼難題漢斯都能解開,對此大前研一感到非常吃驚,因為... 愛因斯坦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大前研一的另一個同學羅伯特 · 弗雷德里克森也是這樣,在攻讀博士課程時,習慣一切都從原理開始計算。羅伯特一定會自己走到黑板前,花費時間認真解題。緊張的期末考試期間,羅伯特會去新奧爾良看狂歡節,或者大前研一在圖書館拼命學習時,羅伯特卻忙著和女人約會,即使這樣,羅伯特的成績在班裡卻總是第一,而且在班級內討論時,羅伯特總是能從本質論的角度,提出獨創的想法。
大前研一表示,在班裡,大家都很尊重羅伯特,而像漢斯和羅伯特這樣的人,大前直言,他在日本從沒有看到過。他深切感覺到,正是像漢斯和羅伯特這樣的人創造了美國的科學和經濟,領導了 NASA。
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邏輯思考都是通用的,21 世紀是無處尋找答案的時代。文明的爭論爆發,即使是美國也找不到答案。在這個時代,只能用邏輯來說服人。所以,確立邏輯思考的路線,並且掌握語言和 IT 工具的人比起只是單純大量累積知識的人來說,將是絕對的強者,培養這樣的人,才是 21 世紀的教育目標。
成為解決問題的那個人:
在問題的解決上,最重要的就是「發現問題」這件事,為了發現問題,不僅需要現有的公司累積的管理方面的資訊,而且還需要能幫助理解問題本質的「好資訊」。好資訊就是解決問題的資訊,有了這個才能做好分析,結果就會得到以前沒有註意過的、新的、有意義的發現。
大前研一舉例,很多企業通過收集資訊來進行問題分析,可是,「從分析中你能明白什麼?」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回答不上來。即使回答了,充其量也是籠統而模棱兩可地回答「明白了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大多數人不能把分析後了解的「大量事實」按共同點分類並歸納出「主要發現了什麼」。但是,當大家學會歸納地考慮問題後,就能歸納事實,最後就能夠發現本質問題。
大前研一強調,要發現問題,不能靠想,必須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所以,反過來說,能把這種措施變成自己的東西,就能夠為問題的解決作貢獻。這種措施就是,在充分理解「解決問題的意義」的基礎上,「理解自己公司所處的環境」、「有效收集情報」、「把數據圖表化後考慮」、「用框架圖整理以加深理解」等,就是要理解這些重要的思考方法。
所謂的解決問題可以理解成,在發現問題的那一瞬間,六成左右的工作就結束了。反過來說,只有發現了問題點,才能夠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大前研一進一步分享,那麼要如何使自己具備易於「發現問題」的特質呢?首先要務,就是要把「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變成習慣,這樣才能學到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
1. 閱讀演練問題。
2. 把答案在自己的頭腦中歸納並思考,把想法寫在紙上。
3. 邊看自己寫在紙上的想法邊考慮「這樣好不好」。
4. 要是覺得有不充分不明確的地方,就再重新推敲補充它。
5. 將 1 至 4 項不斷重複。
6. 看「解答提示」,學習解決辦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